• 70阅读
  • 0回复

杨澜——用高品位的电视节目赢得观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9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杨澜——用高品位的电视节目赢得观众
  本报记者 童古丽珂
  近日“杨澜工作室”制作的以新的视角、采用新的制作风格来介绍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电视片《千年回望》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杨澜这个名字也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电话采访了身在上海的杨澜,她在电话里表达了自己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投身电视文化事业,建立“阳光文化”公司的一些想法。
  商业上的成功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理想
  尽管杨澜已经涉足商海,但在言谈话语中让我感觉到,她仍然是一位本色的文化女性。
  众所周知,杨澜是做电视主持人出身的。在她单纯做主持人的时候,在节目制作上就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她一直希望能制作一些较高品质的人文、历史节目,但一般电视媒体考虑更多的还是短期的收视率,因此创意不错却很难全部得以实现。“弘扬中华文化”是杨澜始终不移的追求。她说,光凭满腔热情作几部片子还可以,但作长久打算,恐怕会捉襟见肘。而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可以为她的文化事业的长久发展提供经济上的保证。杨澜想借“阳光文化”公司的商业运作,圆她的电视文化之梦。
  现在的杨澜,既不想做腰缠万贯的富婆,也不愿是婆婆妈妈的阔太。她在相夫教子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一个电视人的使命,她要用她商业上的成功,来实现她的文化理想:为观众制作更多好片子。
  以深层次高品位的电视作品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杨澜说,近几年,我们国内的人文类电视节目制作水准有了特别大的提高,涌现出不少好片子,但还不够完整和系统。
  过去人们一提到电视文化就说成是快餐文化,而杨澜认为,电视照样可以是高品质的文化形式。前些年,由于我们的电视频道少,大家都要看,必须老少皆宜。而现在频道越来越多,再加上网络的介入,就由过去“你让我看什么我看什么”变成“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不同层次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娱乐以外,相对高雅一点的节目,越来越拥有市场和生命力。在娱乐性节目相对多一些的今天,不是观众欣赏趣味不高,恰恰是电视人没有做出更多的有趣味有品位的节目。为中国观众奉献出高品质的电视文化,成为杨澜的奋斗理念。
  杨澜在“凤凰卫视”曾经主持的《百年叱咤风云录》、《杨澜工作室》深受观众喜爱,而正是以往的工作经历,使杨澜更喜欢也更擅长人文历史类的节目。目前播出的《千年回望》系列节目,便是一部介绍世界范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录片。本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下了一番功夫,他们把购买的节目进行“本土化”的加工:除了把一些西方偏颇的观点作一些修改,使历史片更加公正之外,还请上海的作家陈村撰写解说词。在主持人的选用上,也摆脱了靓男俊女的俗套,而选用了像达式常这样的中年男性主持人。他们本身的学识和阅历,还有他们本人的可信度,都使节目上了一个台阶。
  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我的骄傲,也是文化的源泉
  在一些国家有专门播放人文历史节目的主题频道,这使杨澜很受启发。她说,美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可它的历史人物传记可以支撑两个频道,播出五六年了,收视率一路上升。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辉煌五千年,今朝人物更风流。作为电视工作者,杨澜更加关注历史文化、关注非凡和平凡的中国人。
  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事情了解甚少,提起中国人,也只知道孔子、成吉思汗、毛泽东。但实际上我们的许多历史和人物,对世界来说都是很有影响,而且也是很有趣的,世界上很多人对他们感兴趣。杨澜和她的“阳光文化”要用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来向全世界展示发生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人和事。
  在今年,他们将精心制作《百年婚姻》、《西部人家》、《沪港传奇》、《谈古论今》、《人物在线》等主题节目,以那些真实的历史镜头、以感性的有关人物的动人故事,向国内国外的观众讲述古今中外的人和事。
  制作人文历史节目,不能一味地说教。做到真实和翔实,从人物的感情出发,让人们了解这个人在这一个事件中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借鉴意义。人物的喜怒哀乐,往往最打动人。
  “以情感人”、“以质取胜”,杨澜和她的“阳光文化”致力于制作高品位电视作品,在讲述世界大事和名人的同时,还要把古老而年轻的中国的故事讲给世人听。(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