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南京军区某红军团政委魏殿举做思想政治工作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8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
  ——南京军区某红军团政委魏殿举做思想政治工作记事
  新华社记者 李大伟 贾永 本报记者 贾昭全
  编者按:南京军区某红军团政委魏殿举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给人以启示:第一,讲大道理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紧紧联系干部战士的思想实际,紧紧围绕团队的工作实际,把大道理讲得有声有色、入耳入脑。第二,做思想政治工作要锐意创新、求真求实,把讲大道理与当地先进人物和事迹联系起来,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心服口服。第三,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南京军区某红军团政委魏殿举,联系官兵的实际,认真做思想政治工作,使团队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成为我军政治工作战线的又一位突出代表。
  直面挫折——他使团队重振起红军雄风
  1995年深秋,当37岁的魏殿举出任南京军区某红军团第20任政治委员时,这支由贺龙元帅亲手创建的英雄部队正经受着和平时期的一次严重挫折。是时,部队笼罩着事故的阴影,士气低落,人心涣散……
  如何让团队重振起红军雄风?这位在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岗位都有过不凡业绩的新政委,感到肩上的担子从未像现在这般沉重。
  夜浓霜重。训练场上,魏殿举和团长蒋谟祥比肩而行,“老蒋,你看改变咱们团的面貌关键靠什么?”团长沉思良久,回答说:“过去靠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这支部队战胜过无数艰难险阻;如今团队从挫折中奋起,还得靠它。”
  “说得好。”魏殿举激动地说,“优良传统丢不得。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立团之本,只有用我们的行动延伸这条‘生命线’,唱响这个主旋律,才能把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重新找回来!”
  “走了弯路不可怕,怕的是在困难的时候,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党委会上,魏殿举和“一班人”定下三条兴团方针:一曰“补气”:旗帜鲜明地在全团进行党的宗旨、军队职能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精神支柱。二曰“铸魂”:给红军连、营授连旗、营旗,完善团史馆,建立连史册,将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写进团史、连史,用团魂凝聚军心。三曰“提神”:发掘每个官兵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大家在挫折面前鼓起奋进的风帆。
  一连班长伏华明获全军比武金牌载誉归来,全团官兵列阵迎接。伏华明刚步入营门,7名团党委常委集体向他致敬;庆功会上,魏殿举把伏华明的手高高举起:“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拿,咱红军团的战士就该这个样!”这件事在官兵心中震动极大,“学习伏华明,争当红军传人”活动在全团迅即开展起来。
  受过处分的榴炮三连连长胡红标工作打不起精神。魏殿举把他带到团史馆,让他好好读读团队创始人贺龙元帅曲折而光荣的一生。
  胡红标精通炮兵业务,魏殿举提议调他到团司令部当参谋,每遇重大任务,总是有意给他多压担子。感受着组织的信任,胡红标重新找回了自信,多次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中夺标。
  真正让官兵看到团队振兴希望的,还是28个“老大难”的转变。
  ——1996年2月,团队奉命执行重大实战演习任务的节骨眼上,竟有28名干部以种种理由要求留守。他们中有的受过处分,有的长期病休,有的已被确定转业,多半是团里出了名的“后进者”。
  当夜,这28个人被“请”到团会议室。待团长宣布过上级命令,魏殿举扬起《红军团英烈名录》、《军人誓词》和《党章》:“看看我们团历史上牺牲的1万多名烈士,想想你们入党时的誓言,大家是戴着红花上前线,还是就地趴下当孬种?”会场气氛一下降至冰点。
  魏殿举打破沉默:“张国华,你先表个态吧。”在场干部中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的张国华原是团卫生队队长,因身患多种疾病,已离职养病半年。“虽然我只剩下半条命了,但军令如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宁可死在阵地上,也不愿趴下当孬种!”闻言,团长竖起拇指:“好汉!”魏殿举“腾”地站起,向张国华行了一个军礼:“红军团的人从来就没有在重大任务面前退缩的。要冲要杀,我和团长都在你们前头,是硬骨头,就跟我们站起来!”
  28名干部齐刷刷站了起来。
  出征前,魏殿举专门向有关人员交待了三件事:给带病上前线的备足药;家庭有困难的,指定专人解决;被确定转业的在前线的表现要作鉴定装进档案。果然,这批干部在演习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让先进冒尖,堵后进退路,使红军团士气大振。当又一个深秋来临的时候,团队重新步入集团军先进行列。
  迎难而上——他让官兵看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
  上任伊始的军人大会令魏殿举感受良多。会上提的130多条意见,竟有80多条反映部队生活条件太差。
  面对基层官兵的呼声,魏殿举提出,要让官兵以部队为家,就得把这个家建设得美一些。
  有人异议:“花花草草多了,有悖于艰苦奋斗的传统。”
  “观念不对头,枯井困死牛。”魏殿举说,“传统精神应发扬光大,但具体做法要紧跟时代。宁可在前进中撞破脑壳,也不能让旧观念捆住手脚。”
  上级给团里下拨抗洪补助经费52万元。魏殿举建议把其中的49万元用于营房翻修、营区绿化美化。几年来,魏殿举带领全团官兵自力更生,新建和改建了基层连队大部分住房,建造了20多个花园,整修、扩建了全军一流的大型射击场和综合训练场。至今,他和团长坐的还是破旧的吉普车。
  然而,更新观念远比改善生活条件艰难。
  有段时间,部队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营、连想出形形色色的对策,比如要求探亲休假的战士写保证书,归队后还要汇报假期每一天的情况。魏殿举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相信人、理解人、帮助人,这些办法看起来管得很严,实际上是把战士推到了对立面,容易造成对立情绪。在魏殿举的提议下,团党委果断废除了管理上的一些“土政策”。
  部队驻杭州市郊。有的干部担心社会上花花绿绿会对战士产生消极影响,不惜垒高墙、设哨卡、派纠察,将战士困在营区,甚至把当兵3年没去过西湖当作典型宣传。魏殿举发现后,同样废止了这些做法。
  他在团里推行“四位一体”的开放式教育,即部队主体教育,战士自我教育,家庭配合教育,社会辅助教育。团队先后在航民村、万向集团、宋城集团、富阳党校等单位建立了8个教育基地,聘请浙江大学等大专院校的26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员,经常邀请企业家、公安干警、环卫工人等各行业先进典型到部队作报告。团队参加钱塘江抗洪结束后,他组织举办《钱江作证》广场文艺晚会,许多精彩片断还被电视台制作成MTV。这些做法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团队连续4年无案件、无事故、无严重违纪……
  有一段时间,魏殿举发现部分基层干部在做思想工作时标准不高,有的以关心爱护官兵为借口,对部属无原则迁就,把思想政治工作简化为“鸡蛋汤”、“病号饭”、解决具体困难。结果,小道理越讲调子越高,大道理越讲越没底气。
  政工会上,魏殿举严肃指出,回避矛盾永远也解决不了矛盾。思想政治工作不坚持原则性、战斗性,就没有生命力。“做人的工作同样需要‘两手硬’!”
  部队拉练宿营野外。团里规定所有人员不得擅离营地,通信连2名干部却私自外出。魏殿举接到报告后,让通信连党支部就此事作出严肃处理。连长、指导员跑过来,讲问题轻描淡写,还为违纪者打圆场。
  魏殿举二话没说,把自己的铺盖搬到通信连宿营地:“就这件事,你们现在开支部大会,我列席。”
  谁知,不仅当事人没有深刻认识错误,而且与会党员也没有很好地开展批评。
  魏殿举发怒了:“你们连队建设为什么长期上不去?症结就在于党支部缺乏战斗力,今晚的现象就是最好的注释。问题在党员,根子在支部。再议,问题不解决不散会!”
  会议终于开出了“火药味”。魏殿举责令,将连队党支部的反思报告、两名主官的检查报告以及对当事人的处理报告一并通报全团。
  危急关头——他在人们面前树立起政工干部的形象
  关注’98抗洪的人们,或许还记得那些熟悉的镜头,还记得九江长江大堤决口处佩戴红军团政委臂章的魏殿举。
  8月7日,九江城头的危急把魏殿举率领的1900名官兵召唤到抢险第一线。
  面对滔滔洪流,魏殿举在生死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站着是根固堤桩,倒下是堵挡水墙。”
  封堵决口的日日夜夜,在那面血染的红军团战旗下,始终挺立着魏殿举铁一般的身躯。
  当龙口只剩下6米时,滚滚急流把手臂粗的钢桩冲成了弓形。眼看筑起的堤坝被冲垮,魏殿举大吼一声:“共产党员跟我跳!”话音未落,第一个跃入激流;越来越多的官兵紧跟着他跳了下去,肩并肩手拉手,用血肉之躯筑起三道人墙,顶住了龙口处的铁笼子——8月9日,围堰即将合龙,朱镕基总理从洪流的上游赶到了现场。目睹这壮烈的一幕,共和国总理热泪盈眶……
  “团旗在哪儿我在哪儿!”这是魏殿举在一次次关键时刻喊出的响亮口号。作为团党委书记,他经常告诫“一班人”:“带兵者自身形象好与差,事关部队建设的成与败。千条理、万条理,以行服人才是真道理!”
  驻地一家企业为感谢部队支持,派人悄悄送来一沓礼金。魏殿举对来人说:“这是让我在官兵面前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啊!”他到九连蹲点,连里在他房间摆了一条烟。几天下来,见政委拆都没拆,连里干部就变了个法子——把烟拆散了,心想:“这下政委该不会拒绝了吧。”离开连队时,魏殿举把全连干部召集来,慢慢拉开抽屉,里面的烟竟一支未动。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是你们在工作上这样动脑筋,连队建设会上得更快!”
  干部的任用能否做到公正、公开,常常是检验一个班子形象的试金石。魏殿举上任伊始就在全团宣布:“给领导最好的礼物是政绩,想进步最好的渠道是实干,钻门子找路子不如脚踏实地干出样子!”团党委为此还定了一个任用干部“四不方针”:群众不满意的不提名,基层不推荐的不上会,条件不具备的不照顾,拉关系送礼的不提升。
  1997年底,上级分给团里6个转干指标,官兵的目光一齐投向团党委。魏殿举召开全团军人大会,公开提干名额、条件、程序和上级要求,并把军、师领导的姓名、通信地址和两级纪委联系电话告诉大家,让官兵监督举报。预选名单确定后,他又组织部队以连为单位,到公布栏前评头论足。
  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挚爱,魏殿举以自己的行动开拓进取,延伸着我党我军的“生命线”:任政委5年间,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被评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受到江泽民主席亲切接见。而红军团在这期间也连续被集团军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团”、“军事训练一级团”;部队文化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跃居全军先进行列;199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魏殿举(右二)在和基层官兵谈心。新华社记者 赵建伟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