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让多的好起来,让好的多起来”——河南省周口地区率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9
第1版(要闻)
专栏:

  “让多的好起来,让好的多起来”
  ——河南省周口地区率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纪实
  本报记者 于宁 王金海
  地处黄泛区的河南省周口地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全区10个县市有9个进入全国粮棉大县行列,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1/6,棉花总产量占全省的1/4。“当人家还缺粮的时候,我们已经够吃了;当人家粮食够吃的时候,我们已经过剩了。”最先遇到粮棉库存积压难题迫使他们先行一步,率先迈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经过1997年以来三年多的探索,他们初步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即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产业化发展为主线,示范服务为手段。去年,全区已发展多熟套种792万亩,温棚蔬菜和优质瓜果200多万亩,食用菌2.3亿袋;黄牛出栏108.7万头,羊出栏394.7万只,猪出栏444.2万头,出现了农业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的可喜局面,绿色田野上展现出高效特色农业的金色希望。他们的成绩和经验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称赞,认为周口地区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面向市场狠抓调整
  粮棉生产是周口地区的传统主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首先要调整种植业结构。周口地委和行署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提出“让多的好起来,让好的多起来”的调整原则,压缩常规品种,扩大优质专用品种;压缩露天栽培面积,扩大保护地栽培;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单一播种面积,扩大间作套种面积。
  他们先从种子入手,建立以国有农场、原种场和部分乡镇为依托的良种繁育基地40多万亩,年供良种1.2亿公斤。几年来,选育推广了“周麦11”、“周麦12”、“周麦13”等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实现全区小麦品种第八次更新换代,其中“周麦12”达到进口面包麦的质量标准。
  棉花、玉米、大豆、绿豆以及各种水果蔬菜的新品种,周口地区都争取在第一时间引种、推广。他们推广的棉花品种标记杂交棉,具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特性;引进的玉米具有高油、高赖氨酸等优异特性。农家广泛栽植的脱毒红薯,加工生产出的粉条、粉丝、粉芡品质上乘,远销全国17个省市区。
  与此同时,他们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和林果业。为了进一步发挥当地初步形成的平原农区畜牧业生产的优势,周口地区狠抓“四改”,即: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质量;改良饲草饲料类型,降低饲养成本;改变饲养方式和方法,扩大规模饲养;改变传统经营策略,实行产加销并举,使黄牛、生猪等迅速成为农村经济结构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命名表彰的“秸秆养牛十佳县”中,周口地区就有太康、淮阳两县入选。
  几年来,周口围绕争创“全国高级平原绿化第一区”的目标,开展了科学规划农田林网建设,直接用于造林的投入达3亿元,植树2亿株。他们引进、嫁接改造的日本甜柿、美国布朗李、红提、凯特杏和中华寿桃等优质水果已发展到100万亩。
  围绕调整强化服务
  “农民进市场,服务是桥梁”。周口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生产与销售并重,督促与服务并重。为了使优质农林牧产品销得出,实现农产品的价值,确保农民增收,周口地区不断培育、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商贸流通,先后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市场593个,年成交额高达17.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地县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乡级批发市场为补充,以乡镇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网络。
他们依托基层供销社、农民技术协会等组织把农产品收购网办到了田间地头。
  扶沟县是全国闻名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1999年,全县瓜菜生产总量达94.3万公斤,食用菌400万平方米,全县农民来自瓜菜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0%。扶沟县县长许益新告诉记者:他们先后建立19个不同类型的蔬菜市场,日成交量已达150吨。他们还依托外地市场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每年通过窗口外销产品价值5亿多元。
  为了促进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周口地区还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像抓工业一样大力培育和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创造一批乡土名牌。棉花是周口地区主要农产品,他们在推广良种,改良棉花品质的同时,狠抓收购加工关,抓质量,打品牌,以用户提供的标准作为自己质量管理标准。因此,他们的“银山牌”棉花一改往年销售颓势,形成了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
  为了促进农产品增值,周口地区通过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要效益,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近几年迅速成长:世界最大的味精生产厂家莲花味精集团年消化玉米4亿公斤;亚洲最大的皮革加工企业鞋城皮革集团,年消化牛皮150万张;有全国鞋王之誉的“赛潮”皮鞋集团,成为当地皮革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中国名酒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年消化粮食9000万公斤。另外,还兴办了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包装材料加工企业1300多家。
  1998年初,生猪市场滑坡,苗猪价降到3元1公斤、商品猪4元1公斤还无人问津,这对正在积极发展养殖业的项城市城郊乡农民无疑是当头一击。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乡里成立了五兴发展公司,向养殖户赊销饲料,中间不加价、不营利,并引导群众科学饲养,降低养猪成本,逆市思维,增加存栏总量。乡党委和政府还几经努力,和上海两个厂家签订每公斤5元保护价收购8万头商品猪的合同,使城郊乡生猪生产不仅没有下滑,而且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服务之中突出科技
  农民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主体,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水平。为此,周口地区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立和完善了科技推广领导体系。全区乡镇普遍开办了农民技术学校,不少村还建起了技术夜校,形成以县为中心,以村为基础,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培训和推广体系,每年全区培训农民300万人次。地、县、乡科技协会、研究会与涉农单位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2440名农业科技人员,每人“抓一个基点、带动一片生产、搞一项课题攻关、培训一批农民技术员、致富一方群众”,一竿子插到底搞服务。周口地区还鼓励技术人员承包土地办实体,搞科技推广,现在全区已有360名农业科技人员承包土地,建立了18万亩的农业科技示范田。
  “傻瓜技术”是周口地区农技推广的一个创造。他们通过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努力,将新技术包装组合,变复杂原理为简单操作,使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很方便地掌握到高新技术。比如推广间作套种,他们优选了40种集约套种的弹性模式印成资料发放给农民,农民们照方下种、施肥、管理,便可实现高效生产,原理深奥的新技术,农民一看就懂、一用就灵,很受欢迎。据测算,农业科学技术在周口地区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40%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