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日中友好协会创立五十周年寄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9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中友好协会创立五十周年寄语
  日中友好协会会长 平山郁夫
  日中友好协会创立于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不久,今年迎来50岁生日。从始创至1972年日中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前的20余年间,在东西冷战格局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日中友好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高度评价。在日中间的交往处在困难的日子里,开辟了日中友好之路的前辈们的功绩,令人永远难忘。
  日中友好往来的历史长达2000余年,但真正的交流始于538年佛教传入日本之后。派遣遣唐使开始于630年,结束于834年。据史书记载,在这200年间,共有18批遣唐使访华。使节团的规模从250人至500人,由2艘至4艘平底木质帆船组成船队,因而在无风时需要众多水手。
  即便如此,遣唐使的旅程仍然充满了危险。途中因遭遇风暴造成船毁人亡,或是罹患疾病而客死他乡,据说能够平安回国的人只有一半左右。正是通过这种舍生忘死的求学,才把先进的唐朝文化带回我国,从而创造了灿烂的奈良文化。我们不应忘记在这背后曾经牺牲了无数宝贵的生命。
  假设在世界史上曾有过“文化奥运会”的话,一般说来,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只得过一次“金牌”。然而,中国却例外地当过两次“金牌”得主。第一次是汉民族通过长时间的努力独自创造了汉文化。第二次则是唐文化。获得文化“金牌”的条件必须是具有独创性的,因为同一文化的不断重复必然产生质的衰退。
  到了唐朝,在原有汉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融汇了佛教文化以及印度、波斯、中亚、希腊等国际文化,构筑了新的复合文化。这一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意义的文化创造,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奈良正仓院的皇室藏品中,就收藏着当年从中国、印度、波斯、中亚等传来的精美的银器、玻璃器皿、陶器、乐器、染织品、木制工艺品等。因此奈良文化的内涵也是寓于世界的。从上述可知,日本在奈良时代能够学习到最为鼎盛的唐文化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应该由衷感谢。
  今年5月20日,我作为运输大臣二阶俊博为特别顾问的日中文化观光交流使节团的团长访问了中国。使节团从来自北海道到冲绳县的日本全国各地5100人组成。其中包括有主要县的知事,市、町、村长,各航空公司负责人、旅行社负责人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全体成员欢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如此众多的日本人云集一堂,不仅是史无前例,也是日中交流史上的空前壮举。
  为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副总理钱其琛、外长唐家璇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盛会。运输大臣二阶、驻华大使谷野和我也一起在主席台上就座。在举行了纪念仪式后,还举办了盛大的宴会。
  奈良时代的遣唐使在200年间共派遣了5000人左右。此次相同的人数于同一时间,而且只用了短短数小时就从日本各地汇集到北京。人们共同缅怀遣唐使,感受着历史的浪漫。宴会上人们欢歌笑语,大家不约而同地放声唱起了日本的“四季歌”,会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充满着欢乐与友谊的大盛会。
  日中友好协会从今年5月29日起,被认定为外务省管辖的社团法人,为此本协会的社会责任与国际责任也更加重大了。
  在长达2000年的日中交往的历史中,我深为发生过日中战争那一段不幸的历史感到痛心。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事实,吸取历史教训,开辟崭新的未来。
  近年来,日中友好协会通过开展保存和修复南京城墙活动,呼吁日中两国人民以此医治至今仍然残留在心灵里的创伤。这一号召得到了广泛响应,许多日本青年也来到中国访问。“百闻不如一见”,我衷心希望更多的肩负着下一世纪的年轻人访问中国,加深彼此交流,使日中友好的基础更加牢固。
  为此,5月20日的5000人访华给日中两国关系带来如同5月晴空般的清爽、明朗的气氛。
  21世纪即将到来。我祝愿为了日中之间建立起世世代代坚如磐石的友好关系,让我们排除障碍,掀起日中友好运动的新高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