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怀念竹下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0
第6版(国际)
专栏:

  怀念竹下登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 杨振亚
  竹下登前首相去年4月因患“脊椎变形症”住院,今年5月宣布退出政界,正当人们期望他安心静养、早日康复之际,却突然传来他已逝世的噩耗,令人惊愕和惋惜。竹下不仅是日本有实力的著名政治家,也是深受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有影响的日中友好人士,竹下先生无论担任首相或卸任后都热情关注日中友好,为发展两国关系和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可贵贡献。
  我因工作关系,同竹下登有40多年的友好交往。早在1957年春,我曾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的中国青年代表团,深受日本全国各地各界青年欢迎,代表团用一个月分两组跑遍日本大半国土。竹下当时是岛根县青年团会长,曾在其家乡热情接待代表团,同我们促膝交谈,表示日中青年要永远友好,永不再战。竹下胸怀从政大志,翌年34岁就当选为众议员,相继担任过内阁官房长官、建设大臣、大藏大臣等要职。1988年6月,当我作为大使赴任日本,竹下登正任首相,在我前往拜会、两人见面时都感慨万分,竹下紧握我的手说,我们是青年时代的朋友,在30多年后的今天,我作为日本首相,你作为中国大使在此相会,这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还说,既然是老朋友,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找我,忙时打个电话也行。我感谢首相的好意,表示将十分珍惜青年时代的宝贵友谊。
  这年8月,竹下首相访华,同我国领导人友好会谈,还宣布从1990年开始向我国提供6年的优惠日元贷款。他在西安发表演讲强调,唯有和平才是日本应走之路,应遵循日中联合声明与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努力实现21世纪的日中友好。翌年4月,竹下首相因受利库路特案件牵连,处境困难,但仍按预约热情友好地接待了去日本访问的李鹏总理。通过两国总理的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可惜不久,竹下辞去了首相职务。
  竹下虽不在台上,但因他是自民党最大派系之首,对其后历届内阁仍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舆论界甚至戏称他为“幕后总理”。竹下对日中友好也更为热心,对来访的中国重要代表团均予会见,亲切交谈。我也常去竹下事务所拜访,像旧友聊天一样,从他从政趣事到如何加强中日合作,谈得融洽愉快。他说:“对日本来说,日美关系重要,但因日中是近邻,日中关系更应该重视,晚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为日中友好合作多做点事情。”
  竹下擅长经济,为促进日中经济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每逢涉及向中国贷款、投资和有关重要经济合作项目,他都尽力促成。1990年6月成立日中投资促进机构,就是在竹下倡议和促使下搞成的。
  1989年6月北京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中日关系也面临困难。我们通过官民多种渠道向日方做工作,阐明我内外政策、推动日方能在我打破西方制裁中起带头作用。竹下前首相和一批关心日中关系的日方友好人士积极响应,强调稳妥处理日中关系的重要性。竹下一再表示决不能孤立中国,越是在困难时刻越应为日中友好努力,在他和各方面推动下,日本率先恢复了对华日元贷款,逐步松动了两国人员和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1991年8月,实现了海部首相在西方国家首脑中首先访华,在西方国家和全世界都产生了良好影响。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竹下前首相在涉台问题上曾给予我大力协助。1991年7月,日报曾透露李登辉将于8月中旬访日,后了解是金丸信在6月访台时对台当局的这一要求作了承诺。我使馆即向日外务省交涉,日方也认为事态严重,不能因此损害中日关系,但因金丸信是自民党元老,曾任副总理,常固执独行,处理难度很大。此时我往见竹下先生,晓以利害,竹下听后表示理解,说愿为妥善解决尽力。正在人们为此事焦急、仍多方做工作时,几天后,竹下终于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为此专往金丸信家,商谈一个多小时,结果老头子同意取消邀请,并于次日向记者公布。这样,令人担心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就顺利得到解决!
  在同竹下前首相的交往中,我深切感到,在发展中日友好事业中有影响的中日友好人士是多么重要,我们在广交朋友的同时,多深交一些这样的老朋友、好朋友是多么重要。回顾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中日关系历程,在两国严峻对立的困难时期,正是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友好人士站在时代前列,奔走呼喊中日友好,以民促官,官民并举,终于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在发展两国关系的过程中,当遇到干扰或复杂问题时,也总有一批友好人士着眼大局,努力维护中日联合声明、和平友好条约和联合宣言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中日关系的发展历史,也是中日友好人士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以有影响的友好人士为核心的中日友好队伍是中日友好事业的宝贵财富。由于时代变迁和自然规律作用,不少著名友好人士相继故去或退出政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两国青年一代,扩大两国青年的友好交流,大力培养中日友好事业接班人,促进更多有影响的中日友好人士的成长,则是摆在中日两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能涌现一批又一批的中日友好人士,为维护原则,排除干扰,促进中日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