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我们为何相信科学——评所谓“迷信科学”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0
第9版(理论)
专栏:

  科学精神,归根结底是求真。怀疑的目的,是为了求真。怀疑不是目的,假如把怀疑当作目的,恰恰违背了科学精神。科学在怀疑的同时,也必须有所相信,相信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怀疑必有否定,否定的同时必有肯定。所以,科学一面要否定错误,一面要坚持真理。只知坚持,会导致僵化、迷信,因而违背科学精神;只讲怀疑、否定,把相信科学也说成迷信,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谁相信了“相信科学也是迷信”,而不知坚持应该坚持的真理,就必然堕入更为浅薄、混乱的迷信中去。
  我们为何相信科学
  ——评所谓“迷信科学”论
  李申
  在破除对“法轮功”邪教迷信的过程中,有人说,相信科学也是一种迷信。于是,有些人也跟着疑惑起来:科学还该不该相信?相信科学是不是一种迷信?那么,科学是该信还是不该信的东西呢?
  什么是科学
  提到科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牛顿三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等。这些都是科学的成果,但不是科学的全部。要取得科学成果,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的目的,是求得确切的、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知识。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有哗众取宠之心,甚至有着更加卑鄙的目的,就不可能求得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确切的知识。因此,科学态度,乃是求得确切知识的前提。
  实事求是的标准,是实践。一切结论的正确与否,都由实践来衡量。从这里,生发出以求真为目标,以不轻信、不盲从为特征的科学精神。不轻信、不盲从,就是常说的怀疑精神:怀疑已有的结论是否正确,怀疑新的结论是否合乎实际。这种精神,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批判的头脑”。
  近代科学产生之前,真理被认为在神那里,在古代圣人那里,所以,敢于怀疑以往的结论是否正确,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表现,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伽利略等为后人作出了榜样。从此以后,特别是相对论、量子论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以往科学真理的相对性,于是人们认为,现在比过去有更多的真理,将来又会比现在有更多的真理。不断创新,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成为新的时代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伪科学也以最新科学的名义出现了。因此,在当前以及今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在科学轨道上不断创新的同时,又敢于怀疑那些背离科学轨道的标新立异之谈、信口无据之说,就成为科学保证自身纯洁、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了求得确切的知识,科学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方法。比如大量的观察,尽可能全面地占有材料;然后对这大量的“实事”进行认真而合乎逻辑的分析,作出判断和结论。为了保证观察的正确,科学还制造了大量的仪器,以弥补感官的不足。为了排除干扰,或者为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科学建立了一整套实验制度和规则。为了保证结论的正确,科学还建立了自己严格的检验制度,并只把通过严格检验的结论接纳为科学的结论。
  这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轻信、不盲从、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严格制定的科学方法,最后是经过严格检验的科学成果或者说是科学结论,就构成了科学活动的全过程。
  作为一个具体的科学过程,经过检验,就算完成。然而,这些经过当前实践检验的结论,还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接受检验。在今后的实践检验中,这些结论或被继续确认,或被淘汰,或被限制于一定的范围。
  我们之所以相信科学,因为它的结论是在大量观察、反复实验、认真分析、严格检验,又在实践中经过了长期考验的结论。试问,还有比这样的结论更值得信任的东西吗?
  然而,还是有人说,科学不是讲怀疑精神吗,那么,科学为什么就不能怀疑自己呢?怀疑不就是要有否定吗,科学为什么不能否定自己呢?
  科学与怀疑
  其实,科学无时无刻不在怀疑着自己,也无时无刻不在否定着自己。正因为科学不断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科学才有今日的面貌,才得以不断更新,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问题在于,怀疑什么?否定什么?
  这里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是,有怀疑,就必然有相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信一切,肯定是个傻瓜;怀疑一切,也将寸步难行。假如真有对一切都要怀疑的人,那么,他在走路之前,首先应怀疑面前的土地是否坚实?而为了解除怀疑,他应该进行检验。然而,用于检验的工具是否可靠?他也应该怀疑。如此推论下去,他不仅寸步难行,而且根本无法生活。实际上,一切都要怀疑的人,他也要有所相信,他相信的就是“一切都要怀疑”。所以,只讲怀疑,而忘记和怀疑如影随形相伴的、不可分离的相信,就是哲学上的无知。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只怀疑而无所相信的人或事,问题仅仅在于相信什么。
  科学,过去和现在都在不断怀疑: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所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因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结论,改进自己的方法,抛弃过时的、错误的,留下正确的、仍适用的。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是科学得以不断发展的宝贵品质。科学需要怀疑,但不停留于怀疑。科学要把被怀疑的东西付诸实践检验,经过检验,怀疑消除,以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这才是科学追求的目标,也才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或者说,科学的怀疑是为了释疑,而不是也不能否定自身。
  从逻辑上讲,科学无法否定科学。因为否定科学的那个东西,还是科学。通过怀疑、实验、检验,然后得出的结论,正是科学结论。因此,如果说要否定不足,科学无时不在否定着自己;如果说要科学否定整个科学自身,那在逻辑上就不能成立。
  问题还不在于逻辑的思辨,而在于客观的实际。科学,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着的人类追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知识的认识活动。科学不能整个否定自己,因为人类无法不进行认识活动。而人类要进行认识活动,并且要获得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确切的知识,除了科学,没有第二条路。那么,信任科学是不是迷信呢?
  科学与迷信
  迷信是“相信不该信的东西”,从认识论上说,“不该信的东西”就是谬误。那么,相信科学,是不是相信了谬误呢?
  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相信科学,正是因为科学不断清除着自身的谬误,趋向着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就是正确、真理的代名词。相信正确的认识结论,相信真理,怎么是迷信呢?
  假如有人执著于某些过时的科学结论不放,比如仍然相信地心说、燃素说,那确实是一种迷信,因为他相信的是谬误,是被科学所抛弃的东西。他恰恰违背了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违背了科学的求真、批判精神。
  假如有人提出一种新的说法,说他可以和宇宙人对话,说他吹口气就能打下敌方的导弹,说疾病是由于前世造业,说按他的大法修炼就可以长生不老,甚至说精神就是物质,人死灵魂不灭,说和人的世界对应还有一个由灵魂组成的世界,并且还说这就是最新的科学、超常的科学、将来的科学,是现在的科学所解释不了的,等等。面对这些完全背离科学轨道的结论,科学首先要做的事是:运用自己的怀疑精神和批判头脑,问一个“根据何在”?假如提供论断者仅仅提供论断,而不能或者拒绝提供根据和论证,那么,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可相信这些论断,何况科学。只要稍微留神一下就可以发现,类似上述的种种说法,比如“法轮功”的“宇宙的特性是真善忍”,“德是白色物质,业是黑色物质”,等等,都是只有论断而不提供根据的,因此是一种武断。
  类似上述说法的提供者也知道,科学需要论证和论据。他们有时也提供一些。比如可以在数千里外发功改变分子结构的“实验”,曾经风靡一时的功法表演和“带功报告”。然而科学发现,类似的证据全是伪证。从二百年前国外开展“灵学”或称“超心理学”研究至今,其参与者有国际上著名的科研机构,但都没有为类似上述的说法取得任何可靠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正常人特别是科学家,怎么能够相信这些完全背离科学轨道的东西呢?
  历史研究还发现,类似上述说法乃是古代巫术的延续,有些干脆就是古代巫术的改头换面,因袭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垃圾。于是,科学不仅认为上述以及类似的说法不可相信,并且把相信这些说法和相信牛鬼蛇神、巫婆神汉、打卦算命、风水、相术等等放在一起,称之为“迷信”。原因就是,上述以及类似的说法是谬误,是不该相信的东西。
  被称为迷信的东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笼统。巫婆神汉的指示,算命先生的预测,都是含含糊糊,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新有神论对因果关系的说明,也是笼而统之,不明确,似是而非。比如有些“法轮功”练习者,说练了“法轮功”之后,身体好了,因而对所谓“法轮大法”坚信不疑。其实这不过是在精神专一、辅以体育锻炼的情况下都可达到的效果。把这样的效果归之于“法轮大法”,就是一种笼统的认定。笼统、武断的东西未必就是迷信,但迷信的东西一定是武断、笼统的。怎么可以把那些笼统、武断的结论和科学的结论相提并论,甚至把相信科学称为迷信呢!
  那些抨击相信科学是迷信的人是否想过,自己所相信的东西究竟有什么根据?为什么值得相信?比如“法轮大法”,根据何在?来自何处?所说的来源是否可靠?它对事件原因的说明是否正确?然后再想一想:究竟什么是迷信?是相信“法轮大法”以及类似的东西呢,还是相信科学?
  否定科学的目的何在
  假如人类否定了科学,那么,他们将从哪里获得真理呢?或者说,这样一来要把人类的认识活动引向哪里呢?只有以神学为归宿,以新有神论者提倡的东西为归宿。这样的东西,从自然科学方面来看,是伪科学,因为它不是科学而冒充科学;从宗教学理论来看,则是一种新有神论。
  在历史上的一个长时期里,科学是神学的奴仆。所谓近代科学的胜利,就是人类开始认识到,神是不存在的,神学对世界的认识在总体上、根本上是不正确的,而科学才是正确的。要人类否定科学,就只能回归神学,并且不是回归传统神学,而是回归新的神学。
  传统的宗教领袖,都自称是神的使者;所言所行,都是神的启示,或者是根据神的意志。然而这些言行之所以能够立足,甚至传之久远,形成大的宗教、教派,并传到今天,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宗教领袖的言行代表着他那个时代的认识水平。虽然许多说法因为成了教条,在我们看来显得荒谬,但在当时则是一种新的思想。其中有关自然界的认识,也大体适应当时的认识水平。他们的后继者,虽然由于要保守教条,和新思想不断发生冲突,但冲突的结果总是宗教为适应新的情况而对教义作出新的解释。也就是说,传统宗教也不断从社会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来发展自己。而在那个普遍相信神祗的时代,把一切最高的思想成果都归结为神的意志,是难以避免的现象。
  如果从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算起,四百多年来人类思想的最大进步,就是认识到神是不存在的,因而不再把一切最高的思想成果都归结为神的意志,而是直接说,那是自己的认识成果,即科学的成果。然而今天那些自称为“大师”的人,以最新科学的提供者,人类思想的导师甚至唯一导师的面目出现的伪科学、新有神论者,如果要问他“理论”的来源,则或说来自某某先师、世外高人,或说来自自己的领悟。
  那些先师、高人的“理论”又来自何处呢?如果说是神,那就不必多论;如果说是人,那也只能是他们的领悟。因此,二者归一,都是来自某人的领悟。然而我们要问:大师也好,先师也好,他们怎么能够领悟到这些东西呢?
  灵悟,或者叫作直觉、灵感,都是思维或认识活动中的飞跃现象。这种飞跃,没有一定的规则,所以不能通过逻辑加以推导。它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契机,也是科学发现的契机。没有这样的飞跃,也就不会有科学的新发现。然而,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科学发现,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天生就有的。平素根本不会写诗的人,梦中绝对写不出好诗;平素不是对元素次序有很深思考的人,梦里绝对发现不了元素周期律。割裂认识中的飞跃现象和艰苦观察、逻辑推理的关系,必然倒向神秘主义,为各种信口胡说敞开大门。
  不说根据,不提供论证,仅凭领悟所得到的东西,张三的和李四的不能一样,张三、李四和王五的又不一样。它本质上只是一种个人的感觉,而不是大家都能应用的科学知识。谁要对这些仅仅由领悟得来的东西不进行一番检验,而盲目相信,就是迷信,就一定会误入泥潭。而那些自称为“大师”的人由领悟得来的东西,都是一些笼统、武断的信口胡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该丢弃科学而信奉这样的东西。
  如果说流传至今的传统宗教在初起时提供给社会的,还是当时的新的思想,那么,新有神论如今为我们所提供的,则全部是过时的、胡乱拼凑的思想垃圾。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在当前提倡科学特别是提倡创新的时代,伪科学、新有神论总是打着最新科学的幌子出现,有些人之所以轻信受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明白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因为它们都是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环境中得出的结论,所以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才起作用。超出这些范围,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所谓“真理往前再走一步就是谬误”,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然而,一切真理又是绝对的。绝对真理不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它就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在自己适用的范围之内,就是绝对的,不可违背的,违背了就要出错。
  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平面几何的原理是绝对的:两点间直线最短,平行线不能相交。近现代科学在它适用的范围之内,它的原理就是绝对真理,不可违背。在这个范围内,能量是守恒的,水也不可能变成油;人的肉体不可能具有比核弹还大的能量,人的肉眼也不可能有什么透视、遥视能力;是人就有可能生病,生了病就应该去找医生;人都是要死的,不可能长生不老;人死精神就不再存在,没有不灭的灵魂,因而没有鬼神;人的眼睛是管看的,不可能用来吃饭、出气;耳朵是管听的,它看不见东西。如此等等,都是绝对真理。假如有人说些与此相反的话,说什么他可以用耳朵看东西;用腿肚子想问题;说他一发功,可在千万里之外产生巨大作用;说他可以让你消业治病,甚至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等等,尽管这些东西听起来十分具有诱惑力,但千万不能相信,而且越是具有诱惑力的诸如此类的花言巧语,就越是不可相信。假如把这些在现代科学适用的范围内活动、却又违背现代科学结论的东西视为创新,就一定会上当受骗。
  人类和其他生物相比,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教育把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比较复杂的经验、知识传给后代,使后人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而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知识,就是科学的或者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是人类进步的基本条件。假如要我们把相信这些知识当成迷信,而去信那些笼统、武断,不作论证、不提供证据或者提供伪证的信口胡言,就只能落到可悲的境地。一个人信,一个人可悲;一个民族信,一个民族可悲。万幸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尚不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