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下基层别“吓”基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0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下基层别“吓”基层
  何伟
  近日去某地,约访有关领导人未能被排上日程,据说是有重要的接待任务。等候的日子里,该地忽而突击打扫环境,忽而驱赶街头小贩。街头警笛声声,车队浩荡。原来是上级领导下基层“调研”来了。
  谁能说这样的上级没下基层,可谁又能说他们摸到了实情?下基层本是查实情办实事,结果却变成走马观花甚至扰民。难怪基层干部怕上级领导下基层,群众更是见了警车躲着走。
  下基层,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为什么常常变了“味”呢?细究起来,一是领导下来,事先发通知定接待方案,去哪不去哪怎么去早已被精心设计好了。二则警车一路鸣笛开道,群众避让惟恐不及,哪还敢说心里话。三则前呼后拥,层层陪同,上级想听什么,下级就汇报什么。此外,下榻的驻地有时要设岗布哨,群众谁能靠前一步,谁敢靠前一步?平时,向新闻单位说几句真话的群众,都会遭到恫吓、打击、报复,面对如此阵势,谁还那么“不识时务”呢?
  如此“下”基层,从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问题,实质是思想感情问题,是真心实意为民,还是走过场装样子?是当人民公仆还是当官做老爷?有位县委书记下乡好骑自行车,他的理由是可以缩短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你坐在轿车里,群众站在地里,能给你掏心窝窝么?”当然,这不是说国家配给的工作车不该坐,关键是要有一颗公仆心。如果真想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下基层,可不可以取消警车警笛,可不可以谢绝层层陪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