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视窗”终端 终点还是开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0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视窗”终端
  终点还是开端?
  本报记者 杨健
  2000年的春末夏初,一股巨大的力量在中国IT硬件市场上悄悄地聚集,实达、微软和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开发和推广“视窗(Windows)”终端结盟,这次结盟的真正发起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电脑公司——实达集团。
  大科学家和小金鱼——
  告别WINTEL联盟,找回终端的感觉
  什么是“视窗”终端?实达为什么要做它?说来话长。
  如果没有所谓“后PC时代”的来临,“终端”这个词也许早就被人遗忘了。翻开22个月前出版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终端”的概念显得如此“古老”。
  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计算机还是稀罕物。一台每秒运行数百万次的计算机主机被当成宝贝一样放在隔音隔热的机房里。谁要进行大规模的计算,必须预约排队,等上好多天,才能拿到计算的结果。
  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使“分时运算”成为可能。通过各种信息输入设备,人们将计算请求通过网络发送给主机。主机可以近乎“同时”地响应多个终端提出的请求。到今天的邮局、银行存取款,我们所看到的键盘、打印机和显示器,就是这种典型的终端设备。
  自80年代起,个人电脑的飞速发展,使以往的“计算中心”从机房迁移到了办公室和家庭。遇到需要多用户协同处理等特殊场合,人们就将个人电脑和功能更为强劲的计算机相连,像当初的主机和终端一样展开计算。其中,提供计算服务的计算机被称做“服务器”,而发出服务请求的电脑则叫做“客户机”。
  这种“闲时各自为战,忙时优势互补”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由于具有非常灵活的特性,近年来逐渐成为计算方式的主流,很多为UNIX终端写程序的技术人员纷纷移情别恋,转到“视窗”操作系统上编写应用程序。
  然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也并非没有缺点。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科学家和小动物玩游戏,不幸和智商水平较低的金鱼们分在一组。作为主机的科学家和作为终端的金鱼之间,约定了一套特殊的语言进行沟通,金鱼们哪怕是吐一个气泡都要征得科学家的同意。
  驯兽师比尔·盖茨对被金鱼们缠得不胜其烦的科学家说,你给我2.5万美元吧,我可以将10条金鱼培训到牧羊犬的水平。科学家交给盖茨2.5万美元,金鱼由终端变成了客户机。但没过多久,盖茨跑来对科学家说,你付的服务费到期了,你和金鱼之间对话的语言要做修改。如果你再交3万美元,我可以让金鱼达到猴子的水平,否则金鱼还是金鱼。
  科学家又付了3万美元。可盖茨又说,你的金鱼太老了,掌握新语言难度太大,你拿3万美元到葛鲁夫那儿去换10条小金鱼吧。科学家终于愤怒了:“我一定要去找一位知足的驯兽师,不再受你和葛鲁夫的讹诈。”
  1995年前后,这个知足的驯兽师终于出现了。它便是提倡“网络就是计算机”的SUN公司。金鱼们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它开发的网络机(NC)到网上去获取。在因特网上,为金鱼们服务的不只有科学家,还有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行家里手。
  在客户端,造价昂贵、时常需要升级的软硬件被大规模地简化了,只要使用“佳娃(JAVA)”语言将应用程序重写一遍,NC就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环境下自由地运用。这对于长期处于Win ̄tel(微软—英特尔)联盟统治下的IT厂商和用户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就是从这时起,实达开始了国内第一台NC的设计和生产。
  小马拉大车——
  在NC上栽了跟头的实达,这回要做领先者
  开发NC的进展并不顺利。不是实达的技术水平不够,而是市场对这种尝试还有怀疑。NC比之PC和终端最大的优势在于跨平台,一次编程可以到处使用。但是,当现任实达网络公司总经理的阮加勇拿着实达NC去找客户,劝他们根据JAVA的约定将原来在“视窗”平台上写的信息管理系统重新修改一次时,用户犹豫了。大家都认为NC不错,但大家都在观望。直至NC“收兵”,实达NC一台也没卖出去。
  1997年,就在实达NC处于低潮的时候,阮加勇注意到全球最大的终端厂商慧智公司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终端——“视窗”终端。看完演示,他和实达网络公司董事长黄奕豪马上断定,“视窗”终端比NC有前途,是实达终端的出路。
  “视窗”平台上极其丰富的软件几乎不用什么修改马上就可以移植到终端上使用,一直在和用户谈JAVA改造的阮加勇终于松了一口气,“再也不用要求用户改这个、改那个了。‘视窗’终端既具备终端集中管理的优点,又有‘视窗’系统的种种好处。”
  从1998年初开始,经过不停的修改和完善,实达推出了商品化的升腾系列“视窗”终端。不过这一次,升腾3000终端没有像NC一样大规模推广。实达在等待,等着支持“视窗”终端的“视窗2000”的发布。
  这一等就是一年多时间。今年3月,“视窗2000”软件一经发布,焦急的实达便开始与微软中国公司频繁接触。随着对实达产品的认识逐渐加深,原本无心的微软对“视窗”终端的兴趣越来越大。到6月份,微软中国公司已经把“视窗”终端视为自己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国内几家大的IT厂商也注意到了“视窗”终端的发展趋势,湘计算机推出了自己的“视窗”终端,联想、方正也已经开始瞄准“视窗”终端,加上慧智、IBM、香港、台湾的一些品牌,Win2000终端竞争的序幕慢慢拉开。
  实达以自己这匹“小马”的实力,拉动了一辆巨大的产业之车。
  “视窗”终端不是“维纳斯”——
  它是垄断的结束,也是激烈竞争的开始
  实达的兴奋,溢于言表。5月30日,福州实达集团。指着升腾3000终端,黄奕豪自豪地说:“我们在‘视窗’终端上领先竞争对手半年,而且还在前进。目前,我们已经有银行、证券、考试、培训、ERP等多种个性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实达网络公司市场总监刘中东拿出一组数据给我们看:据IDC公司预测,到2003年,全球“视窗”终端的市场容量将由1999年的39万台增加到415万台,销售额将由2.1亿美元增加为14亿美元。
  从用户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让刘中东振奋不已:有用户称,以往布置一个展览会,光是把十几台PC调好,就得花上六七个小时。现在,服务器一协调,所有的终端马上步调一致。同时,那么多因为防病毒、防解密、防员工上班时间玩游戏而将软驱、光驱封上的PC将由“视窗”终端取代,尽管硬件成本节省不了太多,但5年内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将降低56%。微软公司的市场经理殷建松反复强调,明智的用户肯定会选择优秀的产品。两三年后,“视窗”终端将占领30%左右的商用PC市场;5年之后,这种终端的年产销量将达到700万至800万台。
  然而事情真的会如此简单吗?在IT市场上,本来就有一个奇怪的规律:占领最大市场份额的往往并非品质最好的产品。加上去年“维纳斯”计划那么一闹腾,人们一提到微软就有些犯嘀咕:是不是又要垄断市场?对此,殷建松说,“终端市场是客观的存在,‘视窗’终端确实是个有价值的东西,即使微软不做,别人也会来做。实达跟我们合作,并不是它多么喜欢微软。它是从众多的NC当中把我们筛选出来的”。
  刘中东也承认,实达和微软,确实是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期而遇。事实上,微软放弃传统的WINTEL联盟,选择做终端,是在市场的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率,尽管终端上并不装载“视窗2000”软件,它还是要向每台终端收取一定的使用许可费。这就为反对者提供了诸多口实。他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在“视窗”终端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时,微软也许会提高收费标准,牟取垄断利润。
  不管微软如何真诚地表白,它都封不住别人的嘴巴,说不定就会有人发起一场新的“维纳斯”攻势,并要求由政府牵头,以利尼克斯系统为平台来限制微软。
  下面的提醒也许并非多余:“维纳斯”计划的流产,并不是因为市场的门槛和“反垄断”的呼声,而是由于它本身的缺陷。正视“视窗”终端的存在,寻找应对之策,是当下的最佳选择。毕竟,“视窗”终端不是“维纳斯”,它代表着一种超额利润的结束,也预示着一场更为激烈的竞争的开始。(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