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建好第一道防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1
第9版(民主与法制周刊)
专栏:法治论苑

  建好第一道防线
  毛磊
  可能有些当父母的并不一定知道:自去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如果父母让不满16岁的孩子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采取放任态度,将被视为违法行为,会受到警方的干涉和训诫。
  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来想不到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犯罪,这使得相当多的父母教育孩子时只重视学业,而忽视了对孩子品德、公德的教育。犯罪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往往却在大人身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我们有理由说,家庭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未成年人犯罪当然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但是,父母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否对自己对待孩子的做法作过剖析和反省呢?仅注重提供物质条件,而不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种畸形的爱会成为腐蚀灵魂的催化剂和滋生犯罪的条件。
  一些已做父母的人会认为,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那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情,忽视了在家教中用法制法规来规范孩子的言行,从而导致了一些未成年人闯入法律误区。
  家庭的氛围、父母的言行和教育方法,都会使未成年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辽宁某市法院在对近两年1378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中,发现有970名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约占70%左右,包括:父母婚姻破裂,家庭教育失控;父母简单粗暴,家庭教育扭曲;父母行为不良,家庭教育丧失;父母只顾赚钱,家庭教育削弱等几个方面。
  一些溺爱型家庭往往迁就子女的不适当要求,放纵子女不良习惯,特别是物质生活上无所限制,子女常有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占有欲极强的心理,当其不断增长的需求欲望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向家庭外扩张,逐步走上犯罪道路。一些放任型家庭父母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对子女的情况疏于过问,没有能及时发现和教育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甚至对子女的越轨行为有所觉察也放任不管。而一些粗暴型家庭的父母往往奉行“棍棒教育”,不能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伤害了子女自尊心,使其产生悲观失望、自卑情绪,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坏人的引诱。
  因此,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道德培养、精神生活、心理健康,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为子表率;要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要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学会与孩子沟通对话。
  诚然,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意义重大,但家庭这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绝不可忽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