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重塑人格——记湖南省新开铺劳教所的TC戒毒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1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重塑人格
  ——记湖南省新开铺劳教所的TC戒毒模式
  本报记者 王比学
  “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失去了最后的庇护地,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我不敢面对自己,不敢正视现实,我内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无人可以倾诉……在这个环境里,我们能生根并且成长,再不会像过去一样的孤独,而是一个为自己和为别人活着的有意义的人。”
  这声音不是传自教堂的祷词,而是从湖南省新开铺劳教所的晨会上传出的戒毒信条。
  晨会是湖南省新开铺劳教所推行的TC戒毒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6月4日记者参加了一次从未见过的晨会。
  上午9时,110名劳教人员和4名管教民警搬着同样规格的小红凳围坐成一圈。晨会开始时,大家起立,手挽着手,闭上双眼,虔诚地背诵着戒毒信条。
  尔后,一名由劳教人员自己担任的主持人站在圆圈中间说:“早上好,大家有什么心里话,尽可在这里倾诉。”
  一名姓周的劳教人员站起说道:“还有12天,我就要解教了,心情很激动。我吸了6年毒,戒毒所去过几十次,总是戒不断,以前每次从戒毒所出去,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自己则破罐子破摔。而这次出去的心态是最好的,我在这里增强了自信心,面对复杂的社会,我有了较强的承受能力。在此,我深深感谢民警给我的帮助。”
  主持人接过话题说:“希望大家像他一样,努力从心理上戒掉毒瘾。”
  接下来,晨会还进行了批评与帮助、表扬与感激、推荐格言、发布新闻、集体游戏、当天卫生检查和工作安排等项活动。
  最后,大家毛遂自荐,选出第二天晨会的主持人、格言推荐者、新闻发布者,大家鼓掌通过。
  可别小看这晨会,它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像一面镜子,让劳教人员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敢于承认错误,矫正恶习;“表扬与感激”,是让劳教人员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
  1991年新开铺劳教所被湖南省定为戒毒劳教所,至今已收容全省吸毒劳教人员8000多人。湖南省劳教局局长莫祝安向记者介绍,劳教戒毒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以法律强制作后盾,有1至3年的劳教执行期,且劳教工作有40余年的教育改造经验。
  戒毒,难在其“心瘾”难除,人说“吸毒一次,戒毒一世”。提到如何戒断吸毒者的“心瘾”,新开铺劳教所政委邓小雄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对戒毒者而言,心理矫正、精神康复的作用远远大于药物治疗。因此,新开铺劳教所在加强严格科学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重塑人格的特殊途径,率先在全国劳教系统推行国际上先进的TC戒毒模式,即主要利用集体力量,改革以往的生活模式,修正自己的人格,建立全新的生活观念,改善人际关系,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在TC戒毒模式营造的大家庭中,每个吸毒人员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良行为将受到批评,良好的行为将受到表扬和鼓励。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使得每个吸毒者慢慢战胜自我,不再吸毒。”
  TC模式除了晨会外,还有班务会、心理治疗、生活技能训练、家庭会议、行为矫正等形式。推行TC戒毒模式以来,劳教人员的自信心普遍增强,效果比过去明显多了。
  晨会后,记者采访了一位劳教人员。他曾是湖南省湘潭地区赫赫有名的从事布匹生意的“布王”,拥有二三百万元资产,当地新闻媒体的热点人物。1989年,当时社会上流行“抽大烟”是金钱的体现,时髦的象征。他也不甘“落伍”,赶上了“抽大烟”的潮流。原以为家产吸不尽,没想到吸了10年,到头来,家底吃光了,妻子也离他而去。“在这10年间,我一直在毒海中苦苦挣扎,戒了吸,吸了戒。不瞒你说,戒毒所我就进了30多次,人家都笑话我可以当所长了。对戒毒,我已失去信心,甚至想到过死。这次进了劳教所,开始我很悲观,可不久便发现这里是一种全新的戒毒模式,与以往单纯的吃药、打针完全不一样。吸毒者大多自私、封闭,但劳教所这个大家庭,却使我找到了失去了10年的家庭温暖,心理恢复了正常。尤其是当我们手挽手闭目背诵戒毒信条时,感觉到一股热流在心中流淌。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我现在可以说一点毒瘾也没有了。家属来接见时,看到我这种变化,也相信这次我能彻底戒掉。”
  图为学员们在举行晨会。  周跃武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