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保卫民族创新能力——“扫黄打非”十一年特别报道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保卫民族创新能力
  ——“扫黄打非”十一年特别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杨振武 卢新宁 祝华新
  在我国,《辞海》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大型工具书。从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议修订,到1979年出修订第一版,20多年时间,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其前身中华书局《辞海》编辑部为此耗费了大量心血。此后,上海市又为《辞海》的修订拨款1000万元。从去年国庆到今年1月,新版《辞海》彩图本、普及本和缩印本陆续上市。然而,各种盗版本使人伤透了脑筋。
  日前,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李伟国不辞劳苦,把沉甸甸的正版和盗版《辞海》带到广州,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展示。只见盗版本印刷装帧十分粗糙,书中线描图都不清晰,有明显的手描痕迹。特别是盗版普及本有300多处字迹模糊,不忍卒读。“词目外文索引”只有一个开头,漏印80多页。李伟国社长愤然说道:“各学科顶尖级的人物挑头,5000多位专家,近半个世纪的心血,编成这部国内最大的语词工具书,就这样被不法之徒恣意糟踏、牟取暴利。”
  在座谈会上,上海辞书出版社与国内一批知名出版社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国都来拒绝盗版、行业自律、全民自律!
  警惕文化市场“沙尘暴”
  某省一位“扫黄”办的同志坦率地说,以前他也买过盗版光盘和电子软件,一些朋友恐怕至今还贪图盗版的便宜而成为不法之徒的“赞助者”。是多年“扫黄打非”的斗争经历,使他深切地感受到盗版对中国出版业的致命伤害。
  盗版首先侵犯的是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和出版者、生产者的投资收益,挫伤知识创新的积极性。90年代以前,江苏南通二三十户经营者自发形成了志浩印花布市场,但因为相互抄袭花纹设计,打架斗殴不断,市场发展缓慢。南通市版权局介入后,没收盗版印花布,并设点开展作品版权登记,迫使经营者投资设计自己专有版权的花纹。如今,这里的经营者发展到2000多家,还有外商投资,成了全国三大印花布市场之一。江苏省版权局副局长曹光福深有感触地说:“是版权管理培育了一个大市场!”
  盗版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这是一些盗版“赞助者”始料未及的。盗版出版物往往粗制滥造,差错百出,从而使错误的知识和信息谬种流传。特别是那些辞书、工具书、教辅教材,一处出错,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跟着犯错。最大的受害者是尚处于求学阶段的青少年。像山西临汾市郊区的郭家庄,一度拥有胶印机、铅印机、制版机、激光照排机等200余台,盗印和非法承印中小学复习资料、试题集、练习册等。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如果知道他们给孩子“开小灶”时使用的教辅读物可能出自这样的“印刷专业村”,肯定会感到后怕。据说,电脑用户谈虎色变的“CIH”病毒在中国的流传,最初的媒介就是一张集中盗版“中文之星”、“Win95”等34种软件的“软件经典”光盘。
  新闻出版署版权司司长王化鹏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环境保护的道理,很多人都懂。挖山、毁林,开垦草原种粮食,导致土地沙化,追求眼前利益的结果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环境。今年北方饱受沙尘暴之苦,就是大自然的报复。可是,还有很多人不明白盗版对文化环境的破坏,以为只要盗版的内容不“黄”(色情淫秽)不“黑”(有政治问题),没啥了不起。实际上,如果听任盗版猖獗,作者就不会甘心给盗版者“打工”;出版社对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大投入也会望而却步。商务印书馆早已开发出《辞源》只读光盘(CD—ROM),但至今不敢拿出来,就是怕被盗版。
  实际上,因盗版而受害的,从眼前看是作者和出版者,从长远看却是消费者和我们的民族。
  盗版动摇民族产业根基
  12亿多人口的中国,对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世界第一,可是,我们的文化产业规模经营能力较弱,集约化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难以望其项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势必面临境外出版物的冲击和国际出版集团的挑战,根本对策是加快培育中国自己的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前几年,国内出版界提出了“造大船”的口号,今年又把“整合”作为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关键点”。
  “造大船”难在何处?有出版管理体制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但版权保护不力,使出版单位难以形成有效积累、快速扩充产业规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中国音像协会调查,目前在国内一些主要的音像市场上,盗版制品占到90%以上。一些厂家还在不断渲染自己的VCD机的“超强纠错”功能。以“正版经典真好看”独树一帜的“三辰影库”,尽管拥有国内最多的影视片版权和一个强大的卡通制作基地,尽管被新闻出版署列入“九五”期间18项国家重点音像出版工程,又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一家音像制品租赁、批发和零售网络,但它的董事长徐永光还是不敢乐观:“目前正版制品全面溃退,我们面对着巨大的风险,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一席话,坚毅中带着沉痛和无奈。
  电子软件开发本应是以智慧著称的中华民族的长项,但软件业的发展水平实在令人惭愧。不少家庭舍得花上几千元买回一台电脑,就是不肯再花100元左右买下正版软件。中国好不容易有个WPS,很多人却不懂得珍惜和爱护!铺天盖地的盗版使WPS持续开发能力不足,发明人求伯君不得不卖掉别墅,作为开发新品的费用。
  因为担心盗版,KV300反病毒软件曾经煞费苦心地设置逻辑锁,结果因给用户带来不便被起诉,判决为“防卫过当”。为了捉拿盗版《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少年儿童出版社今年1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刊载广告,悬赏10万元。这般如履薄冰的心态,怎能放心、放胆、放手地去扩大再生产?
  还要指出的是,无法无天地生产盗版,心安理得地使用盗版,将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恶劣影响。本来,从事出版活动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向国家缴纳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而盗版者却不用支付版税,也不缴纳任何税收,将应交给作者和国家的钱全部装进自己的腰包。这种巧取豪夺的奸商行为、投机心态,不利于脚踏实地发展实业。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要支撑起稚嫩的民族文化产业大厦,恰恰需要少一些投机心态,多一些实业建设。
  打击盗版侵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为民族文化产业奠定千年不倒的根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独家版权支撑起来的。它们拥有《许国璋英语》和引进版《走遍美国》等一批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如今矗立在西三环马路边的外研社大厦成为首都出版界新生代的象征。
  盗版学不来国外先进科技
  必须清醒地看到,盗版不仅会危害我们的民族产业,而且不利于我们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根据国际条约和双边协议,保护他国公民的知识产权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履行国际义务的大问题。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是免费午餐。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健全的法律环境,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的先决条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不仅将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而且影响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一个负责任、有能力履行国际义务的政府形象,一个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家形象,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折冲樽俎、借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看起来,盗版或模仿虽然能以较小的代价用上国外某些技术产品,实际上,它不仅无助于提高本国的知识创新能力,还会削弱本国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同样是遭受盗版的袭击,对于资本、技术和管理体制等实力悬殊较大的中外企业来说,伤害程度是不同的。盗版没有影响微软的Win98以高于美国本土价格的1988元人民币在中国出售,却迫使国产软件从去年刮起降价风暴。一张正版《金山词霸》CD—ROM降到28元的“跳楼价”,这种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无奈之举,是民族产业的杜鹃啼血。如果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和民族产业长期疲软不振,将加剧我们对外国产品的依赖性,这是十分危险的。
  早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就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一高瞻远瞩的精辟论断,振聋发聩。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民族产业,也为了民族文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西方文化产品将挟着资金、技术等优势,冲击我国文化市场。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邬书林提醒说,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出有两手,一是用像“美国之音”、“亚洲自由之声”等代表美国政府立场的电台覆盖发展中国家;二是寓价值观于贸易消费品、文化产品、文化交流、人员交流之中。很多人注意到前一手,却常常忽略了后一手,用后一手占领市场更厉害!
  在当代多元文化的激荡中,在西方文化往往占据强势地位的情况下,我们既要老老实实地学习一切真正具有科技创新和文化借鉴价值的人类文明成果,又要坚决剔除西方文化中的各种有害成分。前些年,天津一家日资公司设计制作《提督的决断》CD—ROM,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的荣耀,受到中国员工和舆论的谴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文化产品的竞争,不仅关系到民族产业的成败,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兴衰。盗版既为渗透西方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特别是那些黄色的出版物及其他文化垃圾,充当了开拓中国市场的“先头部队”,又阻碍了我们自己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发展道路。在光电磁等新兴文化载体上,能否有中国文化的应有地位,能否用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我们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反盗版的深远影响,当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据考证,我国第一份出版合同是严复与商务印书馆签署的。这位启蒙大师在契约的保护下,译出《天演论》、《原富》、《法意》等传世之作。在近代中国的黎明,智力劳动、思想创新的成果就得到有远见的出版家的高度尊重。
  5月18日,在广州空前规模的销毁走私盗版光盘现场会上,新闻出版署署长兼国家版权局局长于友先慷慨陈词:“在当今特别是未来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中华民族最主要和最可靠的资源就是我们自己的精神创造力,侵权盗版伤害的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创造力。”他大声疾呼:“为了民族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抵制侵权盗版产品,打击走私盗版活动。”
  那天广州的销毁活动是在《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中开动粉碎机的。中国人向盗版宣战的决心,与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相呼应。目前“打盗版——中国2000大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全国各地都飘扬着全国“扫黄”办和国家版权局设计、监制的小旗,那上面两行字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扉:“盗版是文明沙化的祸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新世纪门槛前的觉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