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努力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24
第1版()
专栏:社论

  努力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水平
几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有很大发展。全国机械制造工业的总产值一九五四年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约十三倍,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有很大提高。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已经逐步改变了过去极端落后的状态,开始能够自己制造了几千种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保证了国家建设的部分需要。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潜在力量又不能充分发挥。这是必须积极地逐步地加以改变的。
产生目前的矛盾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和组织水平不高。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目前有一些产品,例如汽车、拖拉机、大型发电机和轧钢设备还不能制造;有的产品,如一般的成套或配套工矿机械,利用现有设备是可以制造的,但又没有图纸等技术资料,缺乏产品设计能力和正规的制造经验,也还不能成套地生产;有些产品,如较高级的金属切削机床和电器设备等,虽已有图纸等技术资料,但因为技术能力低和技术管理水平不够,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很差。组织水平不高,除了表现在企业内部的组织工作薄弱以外,主要表现在品种计划水平低和生产协作不够。各个生产工厂之间不断地出现“产品重复”、“产品搬家”、“产品旅行”等不合理的现象;不能合理地利用设备条件、技术条件和制造经验,往往形成单干,结果既造成制造上的困难,也浪费了技术力量。许多机械厂往往争着做共同做熟了的老品种,不愿做或不敢做没有做过的新品种,以致老的品种产得多、用得少,形成积压;新的品种有需要、没人做,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组织工作,就成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当前的重要任务。
提高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要积极增加新的产品品种。只有迅速不断地增加新的品种,才能给国家新建企业输送更多的新的机械,才能在国民经济技术改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只有通过新产品的试制和生产才能更好地锻炼机械工业的技术能力,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从而全面地增强技术力量。
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提高技术,增加新的品种,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建设新工厂,改建现有工厂,并用近代化的技术装备这些工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工厂,增强产品设计能力,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采用先进的操作方法,不断地提高制造技术的水平,增加新的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不建设新的工厂,我们就不可能制造汽车、拖拉机、轧钢设备等重要产品。因此,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我们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近代化的新厂。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忽视发掘现有工厂潜力的重要性,忽略现有工厂在解决国家建设需要方面的重大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现有工厂仍是增加新品种的主要力量。那些认为要增加品种就要投资改建旧厂或建设新厂,而忽视利用现有工厂或不愿进行厂际生产协作的看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必须注意纠正。
过去我们在增加新品种方面的主要缺点是:缺乏通盘的较长远的计划,因而往往找不到新产品的设计和试制的方向,或者重复试制,浪费了技术力量。有些工厂的试制工作往往形成自流,一拖再拖,或是放松了主要的而完成了次要的。因此,今后首先应编制长远的新产品生产计划,总结国家建设特别是一百五十六个重要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的规律,从中选出那些需要较多或是长期需要而国内经过努力可能生产的品种,列入年度的或五年的新产品生产计划中,并组织有关人员特别是设计和试制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创造性的精神和最大的毅力来完成和争取超额完成这一计划。其次,应建立严格的逐级检查制度,把新产品计划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一个企业是否完成国家计划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级机械制造工业的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新产品生产的领导,帮助承制工厂解决各种困难,对那些完成新产品计划有成绩的工厂应给以适当奖励。
为了加强组织工作,当前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根据需要,按产品系统分门别类地对每个工厂的生产范围进一步妥善地划分,使它们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曾做了不少的工作,并有一定的收获。但过去的缺点是对地方国营的一般小厂和私营工厂缺少有计划地进行全面安排;在安排国营工厂的时候,全面照顾全国各种经济类型工厂也是不够的。对于中央国营工厂和某些地方国营工厂虽作了一些安排,但也还有缺点,以致发生了一方面“吃不饱”、另一方面还在盲目扩建,一方面设备闲置不能发挥、另一方面还在增添不必要的设备,一方面劳动生产率很低、另一方面还在增加工人,一方面有些产品已经积压、另一方面还在加工订货等等不合理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对全国机械制造工业进行安排,必须明确划定机械制造工厂和修配工厂的界限;按产品的品种系列,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建立计划管理、加工订货和经营管理的分工,从而确定机械产品申请分配、订货、制造和供应的办法;并积极摸清和提出各种设备需要量。
加强厂际间的生产协作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因为机械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而制造工厂又有大小规模的不同,为了集中力量保证国家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建立厂际间的协作关系。厂际间的协作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配套协作”,为了供应成套设备,机械制造工业应以某一工厂为主体,组织其他有关工厂同它配合,协作完成成套的设备。例如成套发电设备就是这样。另一种是“总装协作”,为了完成一种复杂机器的制造,往往需要组织很多其他工厂为一个主要工厂服务。例如汽车厂和造船厂就是这样。又一种是“加工协作”,也就是厂和厂之间在一般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相互帮助。例如重型机器制造厂供应一般机器厂以大型铸件、锻件或加工大型机件,以及要求一般机器厂供应它一般部件等等。还有一种是修配性的协作。通过这些,用大厂带动小厂,中央国营工厂带动地方国营工厂,国营工厂带动私营工厂的办法来建立协作关系,并逐步用联系合同把这种协作关系固定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避免或减少盲目投资以及改建和新建不必要的工厂等浪费资金的现象,才能在技术上迅速提高,才能更好地通过计划把机械制造业全面地组织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