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国务院新闻办就我国“扫黄、打非”举行记者招待会 中国是盗版光盘最大受害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3
第3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就我国“扫黄、打非”举行记者招待会
  中国是盗版光盘最大受害者
  本报北京6月22日讯 新华社记者曲志红、本报记者祝华新报道:国务院新闻办今天就我国“扫黄、打非”活动和保护知识产权情况举行记者招待会,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和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桂晓风分别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扫黄、打非”工作中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他们特别指出,目前我国市场上70%以上的盗版音像制品来自境外,中国是国际盗版犯罪活动最大的受害者。
  于友先说,“扫黄、打非”活动,在我国已连续开展11年之久,为搞好这项工作,政府每年有专项拨款,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工作机构。据不完全统计,仅1994年至1999年间的集中行动中,全国各地就收缴非法书刊6000余万册(其中盗版占76%),非法音像制品1.4亿多件(其中盗版占90%以上),淫秽色情出版物700多万件,取缔非法出版物重要集散地450多处,查处各类案件1.4万余起,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但是,目前在我国各地市场上,非法出版物仍大量存在,特别是贩卖盗版光盘活动仍比较猖獗,严重影响了我国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我国音像产业的发展。对此,桂晓风说,打击盗版光盘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也是我国“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
  首先,国家从1995年开始,重点规范合法音像复制企业的生产活动,通过从严查处生产淫秽、盗版光盘的音像复制企业,全面实施版权监督员制度和SID码制度,加强了对生产线的经常性管理,基本解决了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光盘复制企业生产盗版光盘的问题,迫使盗版光盘活动由地上转入地下。
  接着,1996年的集中行动,实施悬赏举报,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沉重打击了我国境内的非法生产盗版光盘活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先后在广东、福建、湖北等地破获地下光盘生产线90条,迫使盗版光盘生产从境内转移到境外。
  1997年开始,我国又针对境外走私光盘活动的加剧,以海关系统为主,开展了严厉打击走私光盘专项斗争。3年多来,我国海关共截获走私光盘5000余万张,其中查获的最大一件光盘走私案,曾一次截获走私光盘452万张。
  桂晓风表示,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对我国来说将尤为重要。同时,他也呼吁,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进一步通力合作,为彻底杜绝国际性的盗版犯罪活动作出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