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李光耀谈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2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李光耀谈人才
  全球化增加了发达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资讯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之后。这些国家都放宽了移民条例,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动性。1971年到1997年之间,移居美国的移民约有1900万。目前,在知识经济里,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缺少和珍贵的资源。美国正考虑把外国专业人员移民的上限人数从每年的11.5万人增加到20万人。德国也宣布,它要在欧盟以外吸引2万名资讯科技专业人员。英国正在修改法律,以便让英国公司能更容易地从亚洲征聘资讯科技专才。甚至在日本,小渊委员会已建议,具有强烈民族中心主义而且属于单元种族的日本,应该鼓励外国人到日本生活和工作,并且建议允许从日本学府毕业的外国学生有权在日本居住和工作。韩国则对外国工程师和电脑编程师发放“金卡”,允许他们在该国居留10年,希望借此吸引20万高科技人员。
  中国拥有最多的人才,但受过训练的人才却只是占总潜质人才的一小部分。在中国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粗略估计只有50万名,美国和日本则分别有100万和80万名。(计算数字以1985—1995年从事研究及发展科学家每年平均人数以及1998年年中人口数字为根据。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要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成功,主要的因素是教育制度。中国劳动队伍的低教育水平是一个障碍。中国的劳动队伍有12%是文盲,35%仅受过小学教育,只有3.5%受过大专教育。(资料来源:《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第171页)在每年入学的同批学生当中,只有6%最终升入大专学府。因此,中国制定了“211计划”(在这项计划下,中国将设立100所世界级的大学,以应对21世纪的高科技人才需求)。
  必须记住的重要一点是,能创立高科技起步公司的并不是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而是私人个体。他们需要那些在新科技时代成长、对硅谷和其它地方的发展了如指掌的监管人员给予协助。50岁开外的政府官员并不了解这场数码革命的潜能。
  至于新加坡,政治领导人都是四五十岁左右的人。但他们对数码革命的认识却比不上那些二三十岁、富有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年轻一代。一般说来,新网络公司都是由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创立起来的。为了制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和促进更多新互联网的创立,新加坡挑选了一些在互联网时代长大、三十多岁的人担任监管人员。他们更了解这种科技的潜能,而且在思想方面也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比较接近。他们在监管方面会比较宽容,让有创造力的人才可以发挥所长。
  中国拥有一批懂得充分利用全球化和新经济的人才。中国一直都在经济、管理和电脑方面培养有才干的大学毕业生。中国最宝贵的资产是数以千计,年龄在二三十岁,曾在海外、特别是美国求学和工作的杰出优秀人才。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目前在中国国内担任中低级职位或仍然逗留在国外。在今后的二三十年里,他们会升到政府和商界的高层,对当代世界的最新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他们会使中国在治国和商业作风方面迎头赶上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
  中国已经作出了对中国本身和世界都有深远的经济、地缘政治影响的决定。中国企业将向先进国家学习,同时也将同他们合作及竞争。然而,结果却会使中国脱颖而出,成为21世纪全球货物、服务、资金、人才以及思想等交流的最主要的竞争者之一。
  (李光耀为新加坡前总理、政府内阁资政)
  图为李光耀在“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上发表演讲。(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