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五项世界领先的背后——看北京天坛医院怎样做思想政治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3
第8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五项世界领先的背后
  ——看北京天坛医院怎样做思想政治工作
  本报记者 白剑峰
  50年前,中国人得了脑瘤,就意味着死亡。今天,世界上最优秀的医生能做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国人都能做,而且手术技巧和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水平。在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带领一大批神经外科专家,创造了神经外科史上的五项世界领先。院长戴建平说:“思想政治工作犹如医院之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健脑通络,保持精神健康;反之就如同脑萎缩,导致全身活力丧失。”
  不为病人不合格
  天坛医院有一句话:全院围着病人转,党委围着职工转。以病人为中心是医务人员最高的行为准则。
  一天凌晨1点多,天坛医院急诊室一阵紧张。河北沧县的一位干部来京出差,突发严重心脏病,被旅馆服务员送来。病人两支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中,有一支被血栓堵塞。当时,两种方案摆在值班医生的面前:一种是先按常规溶栓治疗,等待上班后再做手术,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发生意外,抢救工作也是无可指责的;一种是立即施行手术,抢救效果肯定最好。可凌晨两点,要把医务人员从家里呼来,真有点于心不忍。望着昏迷的病人,值班医生还是果断地拿起了电话。30分钟内,心内科主任、导管室技师、器械护士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坐出租车赶到抢救现场,立即为病人施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并放置了支架。手术非常成功,栓塞的血管完全疏通。
  每天早晨8点30分“刀碰皮”是天坛医院独特的景观,20多个手术室几乎在同一时刻齐刷刷地动起手术刀。过去可不是这样,8点上班后,外科大夫9点以后才能进手术室,等消毒、麻醉以后,手术要到10点才能开始,一个手术下来要到下午两点左右。而手术的关键阶段正是大夫该吃午饭的时间,生物钟表明此时人的精力最差,手术质量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医院推行了这一制度。手术时间提前看似简单,可背后却不知要牵动多少人,医生护士要提前1小时上班,为此医院连班车时间也更改了。父母要提前离家,上学的孩子也不得不提前到校。可是,名誉院长王忠诚做到了,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赵继宗做到了,所有的手术科室都做到了。外科手术量比过去增加了一半,病人排队等床的难题大大缓解。
  天坛医院创造性地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管理之中。在这里,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管理之中;严格的管理也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而是职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自觉自愿行动。有位医生用病人的名字“搭车开药”,其价值不到50元,院党委对她作出了除名处理。他们认为:没有严格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句空话。不为病人的利益着想,就是不合格的医生。
  不搞创新就下台
  天坛医院党委书记高晓兰说:“光有一流的服务态度,不算是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最需要的是一流的医术。”
  90年代初,发达国家神经外科手术中普遍采用了显微技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损伤小,病变组织切除彻底,不易复发,但操作起来难度大。王忠诚院士率先垂范,以近70岁的高龄学会了这项技术并力主推广,可有一批老专家拒绝接受这种手术。他们说:我的眼睛比显微镜还灵,不用它照样做得好。在两种观念僵持的情况下,院党委明确表态:支持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不接受新技术的专家坚决从手术台撤下来,起用一批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担任病区负责人。同时也为下来的这批老专家作了妥善安排,并希望他们早日转变观念。
  后来,老教授罗士琪率先掌握了显微镜手术,医院立即决定恢复他神经外科副主任的职务。最近,他成功地为一个两岁的幼童摘除了一个只有绿豆大小的下丘脑错构瘤。他感慨地说:“要是不用显微手术,做这样的手术根本不可能,实践证明当年我拒绝新事物是错的。”显微手术的推广,使天坛医院形成了开拓创新的风气。如今,国际上最前沿的立体定向、生物导航和内窥镜技术都在这里得到应用。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抢占神经外科制高点,是天坛医院不懈的追求。院党委认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力,这是最实在、最鲜活、最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张玉琪博士在美国深造期间,有一项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两年后他如期回国,第二天,院领导将全院最好的住房钥匙交到他手上。当时,许多老医生尚未享受如此待遇。为了支持张玉琪的工作,医院为他拨了24万元的科研经费。一年后,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神经外科后颅窝肿瘤手术的硬膜缝合和骨瓣复位术,解决了困扰神经外科几十年的难题。如今,天坛医院公派出国的人员全部按期回国,国外的高科技吸引他们出去,医院良好的工作环境又吸引他们回来。曾有许多单位到天坛医院挖人才,可计划都落空了。医院的骨干都说,这里有他们的根,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不修医德难为医
  时代在变,评价一个医生的标准变没变?天坛医院党委认为:没变。医术和医德缺一不可,而且,在选拔和培养青年人才时,更要看重德。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该院抽调各科的骨干分子组建了赴灾区医疗队。就在医疗队即将出发之际,皮肤科一位刚从美国归来的女医生以孩子未找到学校为由,拒绝前往。院党委给她讲,危难时刻,医生首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困难,组织上会帮助解决。几次谈话,她仍坚持不去,医院为此召开专门会议,一致决定对她予以除名。当这一决定向全院宣布时,人群中掌声雷动。
  该院的石祥恩博士是那位女医生的爱人,他质问党委书记高晓兰:“全院2000多人,为什么就派她去?”高晓兰反驳道:“全院2000多人,为什么派你们两个出国深造?”针对他的思想状况,院领导多次和他促膝谈心。最后,夫妇俩都感到十分后悔。医院领导看到他的思想真的转变了,特意派他前往哈尔滨灾区,并任命他为医疗队队长。在灾区,他目睹了解放军战士几天几夜泡在水里的情景,深受感动地说:“如果不是亲临灾区,真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自私。”后来,他在抗洪防疫中表现很出色。医院为他的进步感到欣喜,及时派工会同志为他的孩子联系了一所好学校,并帮助他的爱人调进另一家著名医院。后来,石祥恩还被提升为神经外科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