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师法自然创造绿色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3
第8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师法自然创造绿色文明
  曲格平
  20世纪以工业文明为特征。我们生活在这种文明中,享受其带来的各种便利。我们比以前更容易地传播信息,也更容易走到一起。我们的身心都被这种文明包围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都深深地烙上了这种文明的印记。然而,我们不得不痛苦地看到,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想,现在该是人类醒悟的时候了。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处?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不可避免地陷进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的未来主人,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也是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前景。在新世纪里,我们和未来的主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
  新文明究竟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或者叫“生态文明”,或者别的什么。但其主要特征应是:人与自然重新结盟,人与他人重新结盟,人重新找回失落的自我。
  在这里,我不能描绘新文明的概貌,但我理解这个新文明的价值内核,它将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完美融合,它将是一种崭新的、诱人的文明形态。
  新文明要调整好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正是在这点上,新文明将有别于工业旧文明,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念。
  我试图描绘这个新文明的价值内核。在人类最为关键的三个关系上,新文明将作出怎样的回答呢?
  在新文明中,人对自然的态度应是:以自然为师。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教导人们: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并不意味着我们像我们的初民那样,对自然界的奇异现象心生恐惧、顶礼膜拜,对自然界的奥秘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因此,不得不做自然的奴隶。
  师法自然,也不意味着我们像工业文明创建者那样,抱着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理念,把科学技术作为盘剥自然、攫取利益的力量,一心一意要做自然的主人。
  我们既不要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我们要做自然的朋友。师法自然,就要掌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智慧。
  环境问题在许多时候是我们对自然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结果,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实际上我们往往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它追求的目标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融为一体。在我们的祖先看来:森林是我们的头发,河流是我们的血液,高山是我们的头颅,大地是我们的胸膛……自然万物都因有灵性而受到尊重。这种观念在许多民族的早期历史中都出现过,比如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观念。今天,我们不要以为这种观念已经陈旧过时,它恰恰是我们值得尊重和继承的理念。当我们走向大自然时,我们应心存感激,是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和福祉。
  21世纪,是人类与自然结盟的世纪。人将在大自然中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将是下个世纪人类的最高理念。
  新文明将要调整的第二种关系,就是人与他人的关系。人对他人的态度应是:与他人为友。中国古代哲人孔子说:和为贵。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平友好最为重要,不要仇视和敌对,不要以邻为壑,不要割席断袍,而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古往今来,我们这颗星球上曾经发生过不计其数的战争。不管战争的起因如何,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劫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许多文明都因内乱外患而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的崩溃,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玛雅文明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
  下个世纪,如果再发生战争的话,将不会出现赢家,只有输家,这将是一场空前的灾难。人类必须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冲突。要铸剑戟为犁锄,化干戈为玉帛;要对话协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这将是新世纪新文明的一个重要理念。“他人不是地狱”,他人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诚哉斯言。
  新文明要调整的第三种关系,就是人对自我的态度。这种态度应是:节制欲望和需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诫我们:认识你自己。今天,我认为这句箴言对我们来说仍有现实意义。
  我想,如果我们再不节制我们的欲望和需求,这个星球将难以承担起60亿人和下个世纪90亿人的供养。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的欲望和地球的供给能力之间,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
  (作者为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文是作者今年6月在日本国际环保研讨会上的演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