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谁来兴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3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周末闲话

  谁来兴市?
  杜海涛
  入夏以来,京城不少商场纷纷在周末延长了营业时间,轰轰烈烈制造起了“夏日夜市”。但不想换来的却是门庭冷落,消费者反应平淡。
  影响夜市冷暖的一个因素是消费习惯的差异,而消费习惯的形成是个历史过程。受气候等条件制约,北京人本来就没有夜间购物的习惯。再加上现在的夜间交通、银行等服务设施不配套,对夜市的兴起,产生了明显的制约。
  然而商家会说,夜间餐饮、娱乐场所不是很热闹吗?可餐饮和购物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下班后,吃饭是必需的,聚会、交友又给晚间就餐、娱乐提供了理由。这是一种消遣,是排遣白天工作劳顿的好办法。而到商场购物就不一样,它是一种体力消耗行为。在白天劳顿之后,有兴趣再到商场逛上两个钟头的人还会有多少?
  有人说,夜间消费,多为“冲动型”购物。不少商家在商场搞起了啤酒节、消夏广场,以吸引顾客,但这并不见得就会激发冲动性即时购物消费。受购买能力的制约,消费者购物还是相当慎重的。在手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谁会花钱买并不急用的东西?况且购物要有充分的选择、比较。夜间,在时间的压力下,你有心思购买几千块钱的贵重物品吗?恐怕不会。那么,日常用品又如何?超市、便利店早已遍布居民区,买这些东西,又何必专门去大商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购买力是一定的。单纯延长营业时间,不一定就会扩大销售额。
  其实真正愿意在夜间购物的是外地游客。“白天逛景、晚上逛市”是不少游客的旅游习惯。笔者在外地出差期间,也曾多次不辞辛苦地去夜市逛一逛。游客购物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希望购买的是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商品。大宗的、千篇一律的商品不会有吸引力。可如今,多数商场千店一面,特色商品少之又少。如此情形,怎能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建场易,兴市难,兴夜市更难。夜市的兴起,需要相关设施的配套和服务的完善,也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商家调整商品结构和加强对目标顾客的针对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