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报亭为啥还“停”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3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报亭为啥还“停”着
  樊哲高
  年初,北京主要街道边竖起了一座座漂亮的书报亭,但半年过去了,这些亭子多数还空着,而在它们周围,那些大大小小的报摊却叫卖得正欢。
  北京人喜欢读报,因此报摊之多让每一个初到京城的外地人都会从心底赞叹:不愧为文化中心!其实,多数北京人都清楚,下班回家后要找到一个最经济的解除疲劳的方法,就是花几角钱买一份报纸。
  报亭虽然亭亭玉立,但市民买报多在早晚上下班途中,在那些人行道上的报摊,只要一伸手就可取到喜欢的报纸,骑车人甚至不用下车就能一手交钱一手拿报。而书报亭本身是为了美化市容而做的,除了外表雅致,摆放也要规范,一般离人行道10米开外,占道是绝不允许的。所以它无形中就离读者“远”了。
  在东四环外十里堡华堂商场大门右侧的马路边,有一位腿脚不便的报贩,据他讲每天仅北京晚报就要卖出700多份,每份可赚1角钱。在他的残疾人三轮车上码着的除北京晚报,还有市民喜欢的环球时报、球报等,高峰期他差不多每5秒钟就要卖出一份报纸。而距他十几米外的一个书报亭内,卖报人就“清闲”得多了。他向笔者诉苦道,不要看这亭子漂亮,可人家就是懒得多走几步路到这儿来,尽管亭内报刊品种多,摆放也醒目。北京晚报摊子上能卖出700多份,他70份也卖不完。
  另据他说,书报亭由邮电部门统一制作,每个要收押金1万元,每月还要交600—800元不等的使用费。如此一来,租亭子成本高,生意又不见得好,当然报贩都不会去租了。虽然有关方面曾多次表示要整顿路边报摊,但报摊仍是首都街头仅存的一种可当街吆喝的摊点。也许北京街头十多万个大大小小的报摊的确已成为人们的一道文化快餐,但我们还是希望那些空着的书报亭能早日找到它们的主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