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左公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4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走进西部征文

  左公柳
  葛昌永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几千里关山路,从河西走廊的开头到阳关玉门关,一条丝绸之路一条拓边之路一条卫国之路一条英雄之路串起几千几百年的历史,穿起一连串悲壮激越可歌可泣的故事。
  走在这条路上,我们仿佛是在浏览历史标本,那是一具凝固的令人感动并最易引发感想的木乃伊。无际的几乎没有生命的戈壁,沙砾中苍凉的汉代坟群,剥蚀不堪的李陵碑,留下几堵断墙的锁阳城,还有遍植在这沧桑之路的苦涩的左公柳。
  提起左公柳,人们自然会想起左公来。左公者,清之靖边大臣自动请缨领兵出关,背着舆榇指挥作战,终于消灭了分裂主义分子阿古柏,挫败了沙俄和大英帝国侵占我新疆之阴谋的左文襄公左宗棠是也。当时沙皇出兵抢占我伊犁,大英帝国也扶持起傀儡政权,妄图侵吞分割我之新疆,满朝重臣慑于他人威风,不敢出兵抗御。左公挺身而出,力排众议,以大智大勇的气概统兵出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经过了年复一年的艰苦奋战,多少个日日夜夜“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未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终于出师而捷,才有今日之新疆矣。左公在天山南北留下来的,不仅是战绩,故事,祠宇,主权完整的新疆,还有一丛丛在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
  左宗棠从高远的战略角度出发,一边指挥打仗,一边实行兵耕,以巩固坚强的后方。他考虑的不但是如何收复新疆,而且还有如何去建设新疆。早在陕西时他就使用种树植草的方法来治理风沙。于是,他走访当地老农,了解当地植物生长情况。塞外水之奇缺自可想象,即或在难得有水的地方,树也不一定栽得活,当地人称这种水为苦水。寻找片片没有盐碱的地方去栽树,树还是栽得活的。茫茫戈壁上之所以百多里数十里能见到一汪绿洲,当年人们一定颇费了一番研究一番实践。左宗棠的湖湘兵过长武往西,不但成为战斗队而且成为植树队,人人随身带树苗,多是红柳,一路走来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动员老百姓分段管,竟在几千里戈壁沙漠上播种上连绵的朵朵绿荫。不,是红色的绿荫。当时有位叫杨昌浚的将军曾有诗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红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他们真想引春风到边塞,变戈壁为锦绣呢!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红柳取名为左公柳。至今酒泉公园里还有几株传说为左公亲手栽种的浓荫垂柳呢!
  这柳树,虽然保持着柳树的本性,可它已与我们所常见的江南江北的湖畔河边的那依依柔柳大有不同。柔柳依依以其纤巧细腻柔弋百转为人称道,也因着阴柔无骨而被人贬低。柳树到这里,由于特殊环境的锻造和艰苦的生活磨炼,它既保持着它的原始美更表现出顽强生命力的阳刚美。那干涸的甚至连骆驼草都不长的戈壁滩上,除了一望煞白,似乎用手挤也挤不出一滴水来。当太阳来到北回归线上,灼热的光芒照射在戈壁滩上,令人窒息的热浪形成炙烤的海洋。当严酷的冬天来临,无边的冰雪封锁戈壁,千里荒野,一片苍白,寂寞天地之间它得忍受非物的苍凉呢。尤其是,当肆虐的沙漠戈壁之风吹来了,飞沙走石,暗无天日,鞭挞着席卷着本就稀少而苦涩的生命。红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着。它用自己九曲八盘的根深入到沙漠戈壁之底层,吸取着可怜的营养和水分。它用自己刚而带柔的品质和身躯抵御肃杀式的蹂躏与折磨。它变了,枝干不再仅仅是温柔,枝条不再仅仅是下垂,画眉般款款的叶儿不再仅仅是浓绿。它枝干黛铁色,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叶儿暗色火焰般呈褚红色。这是沙漠戈壁中畸形的生命,成熟的生命,完善的生命和具有极大忍耐性的生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改造人,环境锻造人。人也改造改变环境。左公把柳带到不毛之地,柳在这里接受着生与死的挑战与考验,它被烈日干渴罡风冷酷和孤寂所洗礼,终于使柳之生命在这里升华,谱写出戈壁沙漠上雄浑感人的一曲生命之赞歌。至今,我们盘桓在深思在放目远望在辽阔的戈壁旷野,那顽强生长着的霞一般的红柳,不是可以给予我们最崇高的生命昭示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