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老翁且说房地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4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茶楼

  老翁且说房地产
  唐瑜
  抗战时期,重庆有一谚语:“与人不睦,劝人造屋”。一位四川朋友说:现在是“与人不睦,劝人买屋。”我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今年已有八十八岁,一辈子爱房屋,爱造屋,也爱看别人造屋。在重庆、缅甸,我造过七座房屋,受到几位名人的夸奖;在北京,我造过一座屋受到一位好友的批评,逼我按造价转让给一位华侨,他送我十五间在皇宫旁的四合院,因为我的身份和那房屋太不相称;也策划过六七座大屋和两座电影放映厅;在香港,我买过房屋,也卖过房屋,但我不是房产商,只是为了需要与兴趣。
  从前年起,我在北京经常外出看房。我的目标主要不是买房,也是为兴趣,了解房屋市情,欣赏建筑艺术。到郊外游览,经过一大片荒郊僻野、一堆堆瓦砾垃圾,到达一片静悄悄的屋群,有“离飞机场仅若干公里”的××花园,名称极幽雅,但设计与材料还不及六十年前物资极端贫乏的重庆。归来时已万家灯火。我也不排除在山明水秀、风光明媚之地买下一座修心养性之屋,但安全呢?小区四周围栏几根矮矮的铁条,连小孩子都能爬过(几年前一位女导游超前住进风景秀丽某地区被劫杀的阴影至今仍难消散);环顾周遭,前无菜市,后无商店。此种新建卫星小市镇包围农村再包围大城市的格局可能是到发达国家考察学来的,但那些国家的家家户户都有一至二辆汽车,高速公路畅通无阻,周围风景如画,垃圾到处找不到。
  两年中,我看了近二十处,除高价商品房和个别房屋有较完整的装修外,绝大多数均为毛坯房。在与众多同路人的交谈中,80%以上的人都怀疑何时真可以交房,房子是什么个样子,各种证件是否齐全。因为那些装修堂皇的所谓样板房几乎是骗人的玩意,那是你要再花多少万然后才有如此的房子,而装饰公司要多少钱,材料真假,多少日子完工,要花多少精力去扯皮,等等,等等,难以逆料。
  在香港,房地产的发展是从市中心逐渐向郊外延伸的,地铁与房地产业互相呼应,一直发展到香港的出入口。因为面临海景,空气清新,交通顺畅,上班族只消十几分钟,便可直达市内。白领、蓝领,工资与北京比较,都多五至十倍。有钱的老太太,买屋置业、出租,出租手续简便,谈妥租价,付租入住。三十五年前,一友人以六万元买屋,如今已升值一百八十万。香港买屋都在政府检验后批出入伙纸,然后到律师楼签字,交出支票,拿到钥匙完事。进入新房,雇人将地板喷上清漆,便可入住,若要铺地毯或刷墙纸、吊顶、安装空调,加上大铁门,那才算是装饰。在美国、加拿大,还有冰箱、洗衣机、电或煤气灶、烤炉、微波炉、地毯。
  据报载,国内已有将空置屋作猪厩,也有“乞丐公寓”。上海、广州、海南有下降价格一半、三分之一不等。那么,北京呢?有说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但我看到的是近郊(远郊我已久违)空置房累累,笨头傻脑,室内黑漆,设计糊涂的高楼门前静悄悄。
  毛泽东曾劝人吃饭不要一口吞下。确是名言。不论经营哪一项事业,都需要正确估计它的容量,盲目乐观是不行的。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发财意识不可太超前。当前,谈“骗”色变,市民都怕陷入骗的陷阱。与其作无望的等待,不如以实际行动,降价加初装修,争取消费者的信任,看到摆在面前的房屋真的可以不用扯皮,轻松入住。
  上海的装饰,去年是二百多亿,估计北京也不会太少,这是一笔巨大的买卖,房地产商和建筑商为什么不名正言顺包揽起来呢?这也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你把房子初装了,费用加在购房者身上,他们既放心又省心,于是轻松入住。如果有人要中装修、高修、特修,可以到本公司装饰部看样品、定规格、签约、付款,若要各种家电,也可代办,还可以得打折的利润。而现状是,某月某日,千百套房屋交用,于是,千百家装修公司或游击队数个人闯进,龙蛇混杂,钻大洞、拆墙,草地、花木、小树,一片糊涂。将来:漏雨,塌屋,盗贼熟门熟路。当然,家家户户都有铁门甚至双铁门,但盗贼从来作案多数都不走正门,墙外空调的盒子、门窗的铁罩都是他们入门的阶梯。
  对那些待售未能售出的房屋,我建议他们下猛药,学海南、上海,打折最好加送冰箱、洗衣机等件,消费者除万分之一外,都是爱占便宜的。
  我自己去年也买了一套,十个月交屋,估计不会延期。但如何装修,尽管我只要简修,一个月、三个月、三年?都在不可知之数,吉凶祸福,只好听天由命。
  这是业余玩屋家言,供房地产专家们参考,祝万千座空楼,尽早走出狭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