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棉蚜是可以彻底防治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25
第2版()
专栏:

  棉蚜是可以彻底防治的
  张广学
河南省安阳县后白壁村农民刘东宝有一块三亩多的棉地。这块地离村很近,地旁又有满生杂草的土坑两个(约共有半亩地),所以年年棉蚜为害严重,许多人把这块地叫做“蚁汗头”。
一九四九年在这块地上种的棉花因棉蚜为害过分严重而犁毁;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三年三年中,棉蚜为害都很严重。到一九五三年,由于在麦收后,用烟叶水防治一遍,每亩产量就由一九五一年的三十斤增加到八十斤籽棉。但由于前两年产量低,三年的平均产量仍然只有五十七点七斤。
一九五三年底刘东宝参加了红霞农业生产合作社,他的这块地也随着入了社。一九五四年春这个社的社员们在计划播种时,都不主张在这块地上种棉花,经过工作人员介绍防治棉蚜的综合办法后,大家才决定种上试试看。
这个社由一九五四年初春开始了一系列的防治棉蚜的工作:清明前结合积肥对这块地旁两个大坑内的杂草清除了两次;棉苗出齐后,用新间苗法把一部分有蚜虫的棉苗拔去埋掉;五月上旬结合二次间苗,用百分之零点五的“六六六”粉,对有蚜虫的棉株防治了一遍;五月中旬和六月上旬又用同样的“六六六”粉各普遍防治一遍;六月中旬和六月下旬又各用百分之六的可湿性“六六六”和“一六○五”各普遍防治一遍。经过采用除草、间苗、药剂等防治措施,结果这块有名的“蚁汗头”地的棉蚜被治下去了,并且获得了丰收,平均每亩棉田收籽棉三百二十斤,比过去三年的平均产量增产百分之四百五十四多。这块棉花地增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农业合作社对这块地的耕作有改进,特别是在整枝打杈上比过去多做了两遍;另一个是积极地防治了棉蚜。
这样做虽然比较费工、费钱,但是总的说收益还是大的。这块地一九五四年因防治蚜虫所费的人工每亩比过去多两个半工,以每日每工八角计算,每亩多用人工费二元;每亩共用百分之零点五的“六六六”粉九斤,合计是一元七角一分,用百分之六可湿性“六六六”半斤,计四角五分,用“一六○五”三立方公分,计一角五分。从以上的花费计算,因防治棉蚜每亩棉田多用人工和药费四元三角一分。过去三年这块地每亩平均只收籽棉五十七点七斤,以每斤两角八分计算,总值十六元一角六分;一九五四年每亩平均收三百二十斤,总值八十九元六角,扣除人工和药费,每亩收益是八十五元二角九分,等于过去三年平均收入的五倍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