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金融支农到田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7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基层

  金融支农到田头
  杜若原 郭贤成
  湖北省鄂州市大湾乡农民陈焱平,指着一池绿荷感慨地对记者说:“这片莲藕田是我家的致富田,多亏了农村信用社的鼎力相助。”今年初,陈焱平看到市场上莲藕俏销,决心靠种莲藕打个“翻身仗”。他一口气租下村里30亩水面,按每亩投入750元计,共需投入2万多元。陈焱平东借西凑只有1万元。
  正当陈焱平为钱犯愁时,华容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找上门来。信贷员察看了陈焱平的莲藕田,又向左邻右舍了解陈焱平的为人和资信情况,很快给他办了贷款证,并提供贷款1.2万元。陈焱平的30亩商品藕如期植下。
  对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今年初在鄂州农村开始实行。鄂州市人民银行行长余林森告诉记者,金融如何支农,支农资金如何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过去,大量的支农资金用于乡镇企业,效果并不持久,还带来了一堆呆滞账务。小额信贷则将信贷重点转向农户,解农民所急,扶农民所需,这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创新。
  今年年初,鄂州市农村信用社开展大规模的农村调查。信贷员深入村组、农户,与农村干部一道逐家逐户摸家底,调查农民的资金需求尤其是春耕情况。再与村民代表共同为每户评定信用等级,发放贷款证。农户持证可以在信用额度内向信用社贷款,随用随取,不需担保。据统计,到5月底,鄂州市信用社已为1.13万农户发放了贷款证,直接入户贷款超过5000万元。
  在杨叶镇,青年农民曹祥定向记者讲述了1万元贷款赢得10万元收入的事。曹祥定是远近闻名的科学种田能手。年底,他种下700亩优质油菜和早黄豆,耗去了自己的“家底”。开春后,油菜急需除虫、施肥。领到了贷款证的曹祥定,心存犹疑走进信用社,一下获得了1万元贷款,当即买药购肥赶回家。这一季油菜,曹祥定纯收入超过10万元。前不久,曹祥定专程来到市信用社,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鄂州农村正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种植名优特新的积极性很高,但大多数农民苦于资金紧张,想种无钱种,想调不敢调。小额信贷的推出适逢其时。华容区负责人说,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全区今年建了八大农业基地,其中莲藕基地1万亩,大蒜基地1万亩,优质稻基地5万亩。
  “一张贷款证,就是信用社对农户的郑重承诺,它不仅拓展了信用社金融服务的广阔空间,更促进了信用社转变作风和内部机制,真正让信用社变成农民身边的银行。”鄂州市信用社杨汉文主任对小额信贷的感受非同一般。过去,信用社是“坐商”,等客户上门求贷;如今实行了贷款责任制,信贷员包放、包管、包收,责任明确具体。鄂州市信用社900多个工作人员,一人包一户农民。他们除了信贷服务外,还要了解农产品市场动态,帮助农户谋划生产,成为农户最贴心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