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一条必由之路——写在《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颁布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7
第5版(要闻)
专栏:

  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一条必由之路
  ——写在《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颁布之际
  解放军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我军建设史上一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颁布了!
  这是我军干部培训制度的重大改革,为我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使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人才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必将对我军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的深刻意义将会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
  战略性的决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使下个世纪世界军事领域呈现新的面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知识将成为战斗力的一个主导因素,敌我双方的较量将更突出地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的较量。从当代已经发生的大量使用高技术手段的战争中,可以看出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
  人才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些军事大国调整军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纵观世界政治、军事格局新的变化,军委主席江泽民深刻思考我军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军事人才培养给予极大的关注。江主席指出:“我们是在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条件下,在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从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现在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之间已经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江主席鲜明地提出,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并要求全军把这项工作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来抓。他强调:“如果我们不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就难以建设现代化的军队,也就难以战胜拥有高技术优势的敌人。”
  江主席不仅反复强调人才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对我军的干部培养体制作出了高屋建瓴的科学构建。1997年,他在军队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的范围选拔高素质人才。”
  这是江主席深刻分析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从着眼于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把我军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军队的全局所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蕴含着对我军几十年人才培养实践的科学总结,对如何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创造性探索,对未来我军能否走在世界军事发展前列的深谋远虑。
  海湾战争、“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这些本世纪90年代相继燃发于西亚大漠和巴尔干半岛的战事,向世人昭示,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军队建设和军队作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因此,世界各国军队无不重视提高军官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美军现役军官基本都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其中研究生达到了43%。俄军、印军、日军军官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达到了90%、98%、50%,研究生也占有较大的比例。我军干部队伍的突出优势在于,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但我军干部队伍建设也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与履行我军承担的重大使命的要求相比,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江主席高瞻远瞩,强调指出:“切实打牢全军广大干部的科学文化基础,使我军干部队伍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知识化,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军对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运用以及新战法的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说,我军干部队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专业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
  多年来,围绕军事人才培养问题,军委、总部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调整院校体制编制、提高培训层次、改进组训方式、积极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入伍等,取得了好的效果。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军干部的生长仍然满足不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江主席从更宽广的范围思考谋划军事人才培养问题,提出要把军事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大系统之中。他深刻指出:“军用与民用技术相互融合、转化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一些管理科学的方法既适用于地方也可运用于军队,基础知识更没有军民之分。军事教育和国民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军队干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江主席审时度势,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军地“并举”共同培养军队干部的新路子。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一条必由之路。它是做好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新世纪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希望工程。
  深情的关注
  从“并举”之路的提出,到《决定》的颁布,孕育三载,瓜熟蒂落,饱含着江主席的精心谋划和深情关注。他的一系列指示和决策,是我军人才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并举”之路,创新之路。这路该怎么走?全军上下都在思考。
  江主席始终关注着这件事情,想得很深很细。他说:“军队除了接收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以外,今后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从地方高校招生抓起,直到毕业入伍。”他还指出:“军官的学历教育、通用人才培养,都可以依托国民教育。”江主席的指示,为建立这项制度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按照江主席的指示,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积极探索,将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选拔培养、直接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入伍、招收国防定向生,以及军地院校联合培养、选送现役干部到普通高校学习深造等内容写进了《决定》。
  这项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倾注着江主席的深切关怀。军队受到巨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1998年7月初,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随江主席外出考察工作时,向江主席汇报准备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进行为军队培养干部的试点,江主席听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高兴地说,这样做很好。1998年7月21日,总政干部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军队培养干部协议书签字仪式隆重举行,总政治部、教育部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在两校设立的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正式挂牌办公。为了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解放军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工作随之在全国22所重点高校全面展开。
  随着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1999年4月,江主席又及时指出:“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定有关的政策、制度与法规。”这使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对如何推进这项工作作出了总体筹划与安排,将有关政策、制度的研究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在广泛征求国家、军队有关部门和普通高校意见的基础上,对《决定》反复推敲论证,数易其稿,使其不断规范和完善。《驻普通高等学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工作规定(试行)》已经下发,国防奖学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有关配套制度也将陆续出台。
  走开“并举”之路,需要军地双方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对此,江主席明确指示:“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努力。”“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同志,要关心和支持为军队培养人才的工作。”江主席专门向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提出要求,请地方支持和办好这件事。
  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积极行动,贯彻落实江主席的重要指示。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要以服务军队、支持军队为己任,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一些省市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普通高校为军队培养干部十分重视,亲自参加军地双方的签字仪式,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普通高校的领导,对为军队培养干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要求承担这项光荣任务。开展为军队培养干部试点工作的普通高校,纷纷采取召开人才供需洽谈会和人才培养座谈会,组织大学生深入部队体验生活等形式,宣传“并举”的思想,推动“并举”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院校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为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决办公用房和宿舍,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光明的前景
  改革是机遇,改革带来明天的希望。《决定》的颁布,将给我军干部队伍建设带来勃勃生机,给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新的推动。
  ———建立“并举”制度,将促进我军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造成我军干部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多年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部队各级都想了不少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并举”制度的建立,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军队的军地通用专业技术干部主要通过普通高等教育培养,部分优秀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补充部队基层指挥岗位,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数量将达到军队生产干部年补充量的40%左右。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军队,将使军队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科学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军队建设提供有力的知识和科技支持。
  ———建立“并举”制度,将促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由于受培训定额、教学水平和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全军院校难以完全满足部队对人才的需求。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人才,为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一条路子。“并举”制度将使我军干部的生长途径得到进一步扩展,为从更大的范围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将促使军队院校调整内在职能,许多院校将从过去的以学历教育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继续教育为主,促进干部的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将使军队院校培养军地通用性生长干部的任务进一步减少,从而更加突出军事教育的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当若干年后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一定会更加感到建立“并举”制度这项决策的英明正确,因为那时新型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军干部队伍建设注入的生机与活力,将以雄辩的事实摆在人们的面前。
  ———建立“并举”制度,将促进部队各级领导人才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伴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进程,部队各级领导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干部生长是经院校培训还是从士兵中直接提拔,“学生官”组织和管理部队行不行……这种讨论和质疑,已是80年代初的历史回声。今天,呼唤人才、渴求人才、重用人才已成为一种特有的“军营现象”。党的十四大以来,全军共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36577名,其中研究生2740名,占7.5%;本科生30101名,占82.3%。“并举”之路开通,将进一步促进部队各级领导人才观念的更新,地方大学生到部队后,成才的舞台更加宽阔,可以大有作为。
  ———建立“并举”制度,将促进军队质量建设和实现科技强军的进程。人才是兴军之根本,“并举”是兴才之良策。回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毕业于地方大学的干部为之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据统计,仅北京大学毕业、至今仍留在部队工作的中高级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就有600多人。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到“神州号”遨游太空,无不浸透着毕业于地方大学干部的智慧和心血。在高新科技领域铭刻着他们的贡献,在作战部队、在基层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在某集团军,毕业于地方大学的干部为数不多,但45%的科技与训练改革成果出自他们之手。济南军区近年来接收的2070名地方高校毕业生,有200多人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在其他方面获奖的比例高达57%;在1079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学生中,有216人获得国家和军队科研成果奖。大批优秀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补入部队,带来了知识和科技,带来了智慧和活力。拥有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军队建设就会出现质的飞跃,科技强军就会拥有强大的动力。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这艘改革之舟,正沿着江主席指明的方向扬帆起航,向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明天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