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7
第9版(理论)
专栏:

  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胡春华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从1993年底开始实施的。近七年来,超过八千万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在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环境保护以及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领域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其中,社区“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已达二百多万对;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累计达四千多人,目前有二千五百多名青年志愿者正在一百五十多个受援贫困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和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也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渐向全国范围铺开。在组织建设方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全国协会、三十四个省级协会、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市)级协会以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网络。由一万多个街道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十万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组织网络已见雏形。青年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评估、表彰等制度普遍建立起来,青年志愿服务的内部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1999年8月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为标志,青年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青年志愿者行动把服务社会与教育青年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江泽民同志对当代青年“四个统一”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社会需要,符合青年特点,已经成为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青年的有效手段,成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青年志愿者行动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抓好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面向新的世纪,各级团组织将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总体思路,抓好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服务项目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使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网络,为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实践创造条件。目前,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各级协会大多没有专门的办事机构,不能有效地发挥领导作用;社区基层服务站的建设刚刚起步,远远不能适应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完善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专门工作机构,切实承担起规划、协调和指导的职能。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努力形成完善的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广大城市社区普遍建立起能正常运转、持久发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同时,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健全志愿服务的招募机制、物质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和评选表彰机制。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立法工作,使志愿服务在法律范围内真正成为每个青年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拓展服务领域,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形成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提高志愿服务教育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像“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扶贫接力计划这样一些重点项目,绿色行动营计划也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形成更多类似的服务项目。要全面推动社区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实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建设,深化“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逐步健全覆盖社区的青年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努力使青年志愿者成为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不断推进扶贫支教的同时,全面实施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使派遣到贫困地区的青年卫生志愿者达到现在支教扶贫的规模。动员更多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积极为西部开发作贡献,组建百支博士志愿者服务团,根据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需要确定项目、提供服务。继续坚持为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要扩大青年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规模,推动各地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继续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相对稳定的青年志愿者大军,扩大青年志愿者行动教育青年的覆盖面。青年志愿者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既是他们贡献社会的方式,也是自己受锻炼、长才干的一段十分重要的人生阅历。从目前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数量看,参与面远远不够,既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志愿者的需求。志愿者组织要认真研究当代青年的特点,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实践中提高素质,使参与志愿服务真正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行动和道德时尚。坚持普遍号召与重点发动、组织招募与社会招募并举,不断丰富动员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做好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评估工作,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