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以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为己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7
第9版(理论)
专栏:

  以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为己任
  卢雍政
  一个致力于创造明天的行动是大有希望的行动,一项着眼于未来的事业是前途无量的事业。青年志愿者行动从1993年底实施以来,之所以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归根结底是因为坚持了服务与育人相结合的方针,既服务于工作大局和社会需求,又满足了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
  青年志愿者行动坚持服务社会的方针,源自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特别是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要求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事业。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动员青年的有效手段,在开发配置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服务于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青年优秀人才的定向流动机制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成员的阶段性利益重组,社会弱势群体随之日益凸显出来。志愿服务以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帮助他们实现一些难以实现的利益,缓解了他们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起到了社会减压阀的作用,为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青年志愿者行动坚持教育青年的方针,源自青年对参与志愿服务、实现自我提高的强烈愿望。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不仅可以在为社会做实事、好事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利他、利社会的满足感,而且从中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掌握了过硬的本领,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实现了利己与利他的统一。青年志愿者行动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参与社会生活,把青年个体的志愿服务融入整个社会的服务体系中,从而为青年加快其自身社会化的进程创造了条件,实现了青年自我意识与群体意识的统一。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一方面动员青年参与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志愿服务,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另一方面志愿服务因其产生和发展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沃土,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继承和创新达到了和谐统一。同时,青年志愿者行动以高尚的事业吸引青年,以志愿服务的理想凝聚青年,动员青年为祖国强盛、人民富裕努力工作,引导青年把实现远大理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使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使勇于开拓进取的青年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真正实现了理想和行动的统一。
  当然,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广大群众来讲,还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新的形势下,使青年志愿者行动为满足社会需求和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为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是时代赋予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神圣使命。
  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一定要在坚持服务与育人有机结合方针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下四个意识:一是团组织主导的意识。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只有坚持在共青团的指导下深化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组织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总体推进的意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内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服务形式多种多样,虽然对整个社会发展能够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但不可能替代现有的许多社会职能,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序地发展,加强规划,优化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在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共同支持,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教育青年的作用,以永葆生机与活力。三是项目意识。青年志愿者行动既然是一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远发展的事业,就需要用办事业的精神和社会化的方式扎实推进。从大量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而来的青年志愿者行动重点项目,实现了活动开展与机制建设的有机统一,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加持久有效,社会影响力更加集中,更富有生命力。建立和发展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重点项目,形成项目体系,将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进一步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的关键因素。四是宣传意识。志愿服务向社会提供的是具体有形的服务,需要真抓实干。而作为一项崭新的事业,青年志愿者行动又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因而加强宣传尤为重要。通过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宣传青年志愿者优秀的服务事迹,在全体公民中推广普及志愿服务观念,在更好地教育青年、影响社会的同时,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青年志愿者行动争取到更加有利的社会氛围,使之在新世纪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