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7
第9版(理论)
专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专论(8)

  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丁元竹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专论(8)
  经过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国内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较高的储蓄率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证。这些是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特别是在社会发展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诸如失业人口增加、老龄化规模扩大、城乡分割严重等等问题。目前,社会弱势群体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社会边缘群体正在形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进入新世纪引人注目、令人关切、与经济问题并重的重大发展问题。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居民收入不高,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在覆盖面还是覆盖能力方面都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需求,因而建立以国家和市场为主体,以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以政府和市场运作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和政府的社会救济、优抚等社会福利事业构成的。这种社会保障体系依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九十年代后期,我国经济生活领域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与之相适应,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加快了步伐。在这一时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全国政策的统一。但由于我国国力和居民的支付能力都还有限,社会保障覆盖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社会福利也不能满足需要,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急剧增长的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与现有的福利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将日益加剧。据测算,我国现有的社会福利服务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目前社会福利事业也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孤幼儿童的需求,残疾人及孤幼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也需要加快发展。
  在许多国家,志愿者实际上已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其初期一般以传统的民政服务对象如烈军属、孤老户、特困户、残疾人为服务对象。这一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似乎没有什么不同。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也逐步成为志愿服务的对象。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社区的人才资源也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志愿者所能承担的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广泛,由最初简单的生活关怀发展成为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满足特殊群体,又满足一般群体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志愿服务。
  九十年代以来,社区服务、志愿者和志愿活动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扩大就业、助老爱幼、助残帮困、保护环境、促进社区融合等等,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为了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并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鼓励社会和企业关心支持志愿者和志愿者活动。应当在政策上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推广给予大力支持,向志愿服务机构的建立和运转提供有关物质保障;通过教育和舆论引导,培育公民社会意识,培养公民应有的志愿意识。同时,在政策上和组织上对志愿者的社会地位的认可,是促使公民加入志愿者行列的重要推动力,这包括给予志愿者适当的社会承认,确认其社会功能、角色与地位等。这样,将会使公民更加重视对志愿工作的参与,使志愿精神成为我们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和风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