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改进德育教育的有益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7
第9版(理论)
专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专论(8)

  改进德育教育的有益模式
  檀传宝
  团中央发起和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实施了近七年之久。这一活动的突出意义不仅在于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提供社会救助创造了一个与政府行为并行和补充的有效途径,而且在于为改进学校德育教育和对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模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这就是说,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正是因为这一点,伦理学才被称为实践哲学,“它研究实践或行为”。离开道德实践活动,人们就无法讨论或学习道德问题。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实践道德。因此,道德教育只能将道德活动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这是符合活动教育模式要求的。德育的活动模式在当代学校德育中已经成为与其他学科课程并列、互补的一种以活动为重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如果说活动模式在学校教育的其他领域中还有一定局限性的话,那么在道德教育这样一个特别需要实践活动的领域中则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整个学校的大德育教程中,主要部分与主要性质或主要的德育课程是实践性的,而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正是适应了这一点。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道德活动,其德育意义或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使道德知识活化。道德知识本身是一种实践智慧,来自道德生活。道德教育的真正效果只能在将个体的道德生活的直接经验与社会文化中的道德智慧相结合的形式中才能取得。离开道德活动,道德教育就将变成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像离开游泳实践不可能学会游泳一样。提高道德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只能是道德实践活动,即只能是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道德交往与实践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二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使道德学习的动机增强。动机固然是行为的起点,但倒过来讲,恰当的行为也可以增强活动的动机。道德学习的动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动机和个体道德行为的具体动机。从发生学意义上说,道德规则之所以必要,在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个体只有在社会性特征明显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这一必要,从而寻找到道德生活的现实与历史根据,建立起真正的道德信念。同时,道德生活对个体道德情感的调动、对个体不同行为的奖惩都会影响动机的强度。所以,每一个具体的道德动机也只能通过具体的道德生活才能发现和增强。青年志愿服务的体验是增强道德动机的有效策略,青年志愿服务提供的活动模式对于增强正面教育的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增进道德学习主体的自我教育。最高形态的道德教育应该是无教之教,而达到无教之教目标最有效的办法是形成自我教育机制。如果道德教育只限于课堂讲授,则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可能只限于一般的思辨。而道德自我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是要使学生能够将自己作为一个“对象”去时时反省、改进和提高。在道德教育中安排适当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获得自我反思、评价和学习的机会。因此,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实现青年自我教育的意义是重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