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堡垒——记陕西省耀县孙原村党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29
第1版(要闻)
专栏:

  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堡垒
  ——记陕西省耀县孙原村党委
  新华社记者 边江 本报记者 孟西安
  孙原村,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陕西耀县渭北旱塬上一个穷得出名的村子。如今,孙原村已变成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小康示范村,去年9月还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靠天靠地,不如靠科技”
  孙原村位于耀县城东6公里的旱塬上。这里“十年九旱人苦熬,种一葫芦收一瓢”,到197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52元。
  1981年,村上的土地包产到户。1983年村里建起一座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的水泥厂,使村里首次有了“大工业”。
  经济大发展要靠政策、靠苦干,还必须依靠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1987年,水泥厂在全国乡镇企业中首家实现了水泥生产微机配料。90年代以来,他们又先后投资近80万元,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水泥配料微机和变频调速配料微机等。几经技改,水泥生产能力已扩大到年产20万吨,产品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和陕西省名牌等称号。
  凭借大胆超前的闯劲和科学求实精神,孙原村先后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农民兴办的铁路专用线;与供电部门合资兴建了全市第一家村办35KV变电站;1998年8月,孙原村通过和陕西经济信息中心合作,成为全省第一个联上国际互联网的村。他们在网上成功地与日本、浙江等地的海内外朋友洽谈合作,并已促成了邮购升降机等项目。
  过去穷乡僻壤的孙原村,如今开辟了被列为陕西省乡企重点工业小区的“耀县药王故里工业区”,吸引了10多家海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安排全村劳力1100多名。他们还大打“药王牌”发展旅游业,近几年已接待海内外游客60多万人次。
  在西部大开发中,孙原村规划用5年时间建成“万亩药用植物生态科技园”,使药王故里呈现出“绿荫护村,红叶迎秋,四季药香,原壑鸟鸣”的美丽景色。
  千重要万重要提高人的素质最重要
  “千重要,万重要,提高人的素质最重要。”孙原村党委坚持抓人的素质的提高,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
  提高人的素质首先从重视教育抓起。在改善小学办学条件的同时,村上1990年投资近30万元,并投入大量物资、劳力等,按“20年不落后”的标准新建了孙原中学,教学质量连续5年居全县第一。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孙原村还办起了省乡企成人中专教学班,并先后选送村办企业的一些技术骨干到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去学习深造。目前全村取得大专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达50多人。
  1991年,他们经报批建成了全省第一家村广播站,累计播出自办节目和本村新闻上万条;1995年创办了全省第一家村报《药王故里报》,每期印刷1800份,送到全村每家每户;1997年投资建成了铜川市第一个村级有线电视,后来又与县广电局共同投资兴建了有线电视联网工程,使村民收看的电视节目达到40多套,并在有线电视中开办了《孙原新闻》节目。1998年6月,苹果园红蜘蛛蔓延,村报和广播及时刊播了如何防治红蜘蛛的科普知识,使病虫害很快得到控制。
  80年代建起的村电影队坚持每周公映一场电影,1991年村上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影评协会,现有会员70多人,有些影评文章还在全省评比中获奖。他们还成立了孙原农民文化艺术团,组建了百人欢庆锣鼓队、秧歌队、合唱队、走马队,建设了村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室等,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和读书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上建立了村史馆、档案馆,成为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孙原村建立了老年协会,使敬老养老工作有专人管、经常抓。为营造敬老养老的良好环境,村上每年大张旗鼓地民主评选“十个好媳妇”、“十个敬老模范户”等,使敬老养老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
  孙原村坚持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重大问题由群众讨论决定,定期公布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树立起良好的村风民风。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
  孙原地处旱塬,人们祖祖辈辈为吃水发愁。李孟斌和村党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硬是克服重重困难,在附近塬下打成了3眼机井,建起了四级抽水站,将清澈的甜水引上了千年旱塬。
  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孙原村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现有6名医护人员、30张病床的村合作医院,做到群众一般疾病(包括小手术)不出村即可得到治疗,并可享受挂号费、诊断费、出诊费等10项减免优惠;对大病患者和困难户还从合作医疗基金中给予适当的医药费补助。村上还先后新修、拓宽、硬化道路10多公里,为群众解决了“行路难”。
  耀县县委书记王焕有说,孙原村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关键是有个好班子,特别是有个好带头人。
  与共和国同龄的李孟斌从25岁起担任村党支部(后改为村党委)书记,他的座右铭是“走定一条创业路,干成几件富民事”。10多年来他为村办企业搞了大量的土建和工艺方面的设计,为企业节省设计费上百万元,但他从未领过一分钱的设计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