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迷失·阵痛·重生——吉林亚松公司职工说脱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3
第2版(经济)
专栏:

  迷失·阵痛·重生
  ——吉林亚松公司职工说脱困
  刘吉
  在吉林省延边市的图们江畔,有一座60多年历史的工厂——吉林亚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是在两年前,提起它的前身——开山屯化学纤维浆厂,没有人不皱眉头,那是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企业,而仅仅不到两年时间,现在的开山厂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地方。不信,问一问厂里的职工。
  潘国良(储运部职工,男,43岁):我做梦也没想到开山厂能有今天,1998年的时候,厂子已经没有办法再运转下去了,从1993年开始,厂里差不多一年换一个厂长,但是厂子一年不如一年,有门路、有技术的职工走了许多,十几个月都开不了工资,谁还愿意在这样的厂里耗着?
  厂子发生变化,是在1999年春节以后。我们厂1998年10月换了新厂长,后来听一些职工说新厂长在走访职工,我们感到新厂长和以前的厂长不太一样。春节以后,新变化开始了。
  去年3月,厂里要职工入股,进行股份制改造。因为在1995年和1996年,厂里曾两次集资,结果工人的钱交上去了,工厂却没有一点起色,谁还愿意再拿钱打水漂?后来领导千方百计动员,我们觉得挺有道理。首先,政府支持把这几年5亿多元的亏损挂账,新工厂轻装上阵;其次,以前集资实际上是厂里向工人借钱,现在是入股,虽然说入股的本钱是不再归还的,但它把企业与工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全厂上下都在筹钱,自己没有的就向亲戚朋友借。厂里职工入股共2100万元。新领导还募集了1100多万元社会法人股。经过资产重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原来的188.72%降低到56.12%。
  工厂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去年3月成立了储运部,负责原料、产品的管理。原来工人拿厂里的东西是家常便饭,新部门成立后,立了很多规矩。对违反工作规程的工人进行了处理,整个工作很快好转。
  经过这么一整顿,大家的心气儿都顺了,也有了干劲儿。我因为工作任劳任怨,被评为厂里的劳模,每个月有300元奖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因为我一个月一共才拿700多元。我相信,过几年,我们的工资翻倍不成问题。
  栾雪艳(工厂中学教师,女,46岁):去年年底以前,工厂连工资都发不了。1995年,我患了乳腺癌和子宫癌,1996年和1997年做了三次手术,然后又进行了几次化疗,药费和医疗费将近3万元。由于工厂效益差,工厂连医疗保险也没有给我们上,医疗费也报销不了。1998年底新厂长上任后,工会领导来看我,还送了200元钱,说以后有什么困难,她会想办法帮助解决。原来,厂里实行了对特困职工定点扶助的做法,中层以上干部都有定点扶助对象。我感觉有了新的希望,在职工集资入股时,尽管我家十分困难,但仍然千方百计凑足了钱。我觉得,既然企业有希望,就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工厂尽一分绵薄之力。1999年年底,我们拿到了1200多元的红利,这时候那份激动真是难以表达。
  王允东(副总经理,男,48岁):亚松公司两年来的变化,作为企业领导之一,我太有感触了。原来是有劲使不上,现在是有多少劲也不够使。
  1998年的时候,问题太多,我们都不敢跟职工接触。1999年,企业开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要重新树立形象。我们新的企业精神只有两个字——“真诚”:真诚对待职工、真诚对待客户、真诚对待社会。80年代企业红火的时候,我们的客户很多,90年代企业不景气,对客户的信誉越来越差,客户几乎都丢光了。我被任命为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我一家一家地跑,向他们道歉,介绍企业现在的情况,给他们看我们新的产品,希望他们重新与我们合作。由于我们的产品质量优良,价格上与美国日本等相比较低,有很强的竞争力,很多客户都重新成了回头客。
  我们公司的产品主要是纺织粘胶纤维、纸浆和木素化工产品,市场情况都相当好,虽然市场情况有一定的变化,但企业走下坡路,根子并不在市场,而是在人、在机制。亚松公司两年来的变化,给我们所有的职工上了一课,大家都深切感到,要想搞好国有企业,没有现代企业制度不行,没有廉洁奉公、有魅力的企业家不行,没有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不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