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风起潮涌黄河口——山东省东营市加快黄河三角洲建设和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3
第1版(要闻)
专栏:

  风起潮涌黄河口
  ——山东省东营市加快黄河三角洲建设和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 王雷鸣
  黄河,孕育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挟万顷黄沙,浩荡奔涌,在与渤海的交汇处,造就了共和国一片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
  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的东营人,用自己勤劳的汗水,在这片昔日贫瘠的盐碱滩上,建起了一座绿树成荫、街道宽广、高楼矗立的现代化城市。面向新世纪,东营人民正满怀豪情,开拓创新,谱写着黄河口可持续发展的乐章。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江泽民总书记为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近百年来冲积而成的一块年轻的陆地,河海交汇,使东营成为我国东部沿海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胜利油田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黄河三角洲改变了过去荒芜贫穷的面貌,初步走向繁荣。
  1999年6月24日,初夏的东营鲜花竞放,红柳摇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这里,先后考察了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和东营的市政建设,对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寄予厚望。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丰富,土地和海洋资源充足,生物资源多样,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一定要好好开发。要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勉励他们抓住用好这些机遇,有计划、有目标地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环境,努力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地区。
  考察结束后,江泽民总书记欣然题词:“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
  总书记的嘱托,为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共和国这块年轻的土地上,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东营市委书记国家森说,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不能照搬其他三角洲的发展模式,而是要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讲求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注重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统一,加快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前进。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开放,大发展……年轻的黄河三角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夕阳西下,绚丽的晚霞掩映下的新兴海滨城市绿树葱茏,华灯闪烁,车流如梭;远处,一片片林立的抽油机,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耕牛,源源不断地采掘着地下的宝藏……
  东营因油而生,作为依托油田生产发展起来的石油城市,油气开采业一直是东营的经济支柱。
  “东营市经济总量的70%左右集中于石油、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产业,如何克服过分依赖油气生产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潜在威胁?”东营市市长石军说,“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发展油气之外的替代产业,尽快促使区域经济从一元向多元转化。”东营市审时度势,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发展的突破口,提出“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口号,全方位扩大开放。
  广东俊富公司投资逾亿元生产无纺布项目,曾多处选址。今年4月,当公司负责人来到东营经济开发区考察时,令他们惊叹的是,办理选址、规划用地审批及项目审批手续一般至少需要半个月,而在这里,仅用了3个小时。
  如此高的效率,得益于东营市推行的“一站式服务”:32个行政部门集中办公,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围绕招商引资,东营市不断加大投资环境的改善,并向投资者承诺,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秩序、最优质的服务。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仅今年头5个月,全市已投产、在建投资项目1746个,签订合同项目387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8亿元。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成功探索改写了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不等式。
  实现经济的腾飞,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垦利县胜坨镇东辰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创建生物化工研究所,企业一次性注入30万元,每年追加16万元科研经费。
研究所成立仅一年,已开发研制出透明质酸和青霉菌丝体综合开发两个项目,创产值8000多万元。按这种“提前投入、联合攻关、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东辰模式”建立起来的科研机构,在东营已有10个。
  东营市还设立了工业高新技术发展专项基金,建起科学家创业园区,与全国1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66名科技顾问,储备新科技成果1200余项。产学研结合,为东营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增添了后劲。
  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还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秀美生态风貌?东营人民毅然选择: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九曲黄河万里沙。”滔滔黄河奔流入海,以每年2万—3万亩的速度沉淀大片陆地,同时淤积了广阔的自然景区。这里有全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有数十万亩槐林、柳林、苇荡……每年暮秋初冬,成群的丹顶鹤、白头鹤、大天鹅来这里停歇栖息、嬉戏觅食。
  这片草木丰茂、百鸟聚集的自然景区,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大规模开采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还是着眼未来,为子孙后代保留一方秀美的生态风貌?东营人民作出了坚定的选择:设立15余万公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9万公顷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永不开发。
  这是经历沉痛的教训领悟到的真谛。面向新世纪,东营确立了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方向,立志通过5年时间,做好环境保护、治水改土、防洪减灾、生态防护林建设、小流域治理等文章,初步实现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的目标。
  遍布城乡的胜利油田,油区作业施工严格执行了“无污染作业法”,全油区无污染作业率达到98%以上,创造了“油田不见油”的奇迹。乡镇企业华泰集团先后投资1.3亿元完成了中段水处理工程,根治了麦草浆黑液污染这个造纸行业的难题。
  在盐碱地上种养一棵树至少要花60元,是平原地区的几倍。东营人没有被困难吓倒,几年间矢志不渝移土植树、绿化城乡。如今漫步东营,已是绿树环绕,苍翠满目,森林覆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7%提高到12%,还建起了20多万亩的国家森林公园。
  百万亩寸草不生的荒碱地,曾让几代东营人扼腕痛惜。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村民尝试着在盐碱地上挖塘筑台,台上压碱种田,池塘蓄水用来浇灌、养鱼,这种被称作“上农下渔”的模式,同时解决了旱、涝、盐碱三大难题,过去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了亩收入2000多元的“聚宝盆”。
  沉重的包袱变成了巨大的财富,尝到了甜头的东营人探索在荒碱地上进行枣粮间作、草场封育以及农田林网建设。仅从1988年以来,东营市累计开发荒碱地142.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2.6万亩,年均增产粮食5000万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山东省首位。
  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入手,东营市响亮地提出:待人民重如山
  1993年7月,一起严重的涉油案件震惊了东营:犯罪分子盗窃原油时,造成输油管线破裂,致使6000多吨原油泄漏、管线全线停输16小时。
  这起案件引起了东营市各级领导的深思,经过调查了解到,由于油区土地一部分被征用,地方经济又相对薄弱,农民与油田职工收入悬殊,没有完全摆脱温饱困扰的个别群众产生了“靠油吃油”的思想。
  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的建设和发展代表着最广大东营人民的利益。在实现黄河三角洲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的道路上,决不能让一个群众落伍。
  为了帮扶油区贫困群众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油地双方合作联办了130多个百万元以上的经济项目;兴建了95座大型水库,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7.8亿立方米,保障了油田开发建设和地方生产生活用水。油田还帮扶村民创建养殖基地、修建蔬菜大棚,引进国内外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几年间,油区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以上。
  民心聚,大业兴。黄河口的儿女铭记着总书记的嘱托,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如今,东营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储蓄等多项指标居山东省首位。
  长风破浪正当时。“黄河三角洲开发与整治”被列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把“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作为优先支持项目。人们相信,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黄河三角洲一定会崛起在新世纪的东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