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云端漫步到几时?——解析笔记本电脑技术瓶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18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云端漫步到几时?
  ——解析笔记本电脑技术瓶颈
  本报记者 杨健
  尽管计算机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但笔记本电脑(以下简称“笔记本”)始终是个人电脑家族中“漫步在云端”的贵族。低于1000美元的台式机已成主流机型,而要找到同样价格和配置的笔记本,简直比登天还难。
  不能否认,这其中有厂商市场策略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笔记本面临着比台式机多得多的技术瓶颈。
  作为联想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几年来,刘志军和部下们在严重缺货的情况下,把联想东芝笔记本做成了中国市场的第一品牌。对笔记本的优劣得失,他算是权威的评论家。
  刘志军认为,制约笔记本价格下降的首要因素,应该说是液晶显示屏和CPU的成本。和芯片一样,液晶显示屏是由整块的材料切割成的,“边角余料”越少,成本就越低。前些年,掌握了这一关键技术的,只有日本的少数几个厂家。随着最近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厂商逐步掌握了这项技术,这一块成本的降低,只是早晚的事。
  CPU方面,占垄断地位的英特尔在研究开发方面投入甚巨,需要收回投资,所以价格一直下不来。另一家掌握了核心技术的AMD(先锋)公司有意进入这一领域,竞争应该会促进价格的下调。
  现在市场上用户最不满意的,是电池充电后的使用时间。东芝的市场专家蜂须健二认为,电池问题是困扰世界计算机界的十大难题之一,未来几年内,这方面恐难有革命性进步。刘志军则指出,目前进行的研发,有望使锂电池充电后使用20小时以上。更重要的改进来自节能。CPU的集成度从0.25微米提高到0.18微米,消耗功率可由9瓦降至7.5瓦,两年后,CPU有望做到0.08微米,耗电肯定还会有大幅下降。同时,像东芝等品牌采用的低温多晶硅显示屏,也可减少能耗。
  6年前由东芝发明的热管散热和冷板散热技术现已在全世界推广,使笔记本散热效率提高了6.5倍。一些领先厂商在主板布线和外设配合方面越做越好,加上芯片集成度提高,散热已不再是最头痛的问题。
  现在最热门的是笔记本的无线网络接入。一项名为“蓝牙”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化活动,目标是实现最高传输速度1Mbps。这将改变现行Modem上网速度缓慢、手机上网受通话盲区干扰的状况,在10米到100米的空间内,实现笔记本与所有支持该技术的设备建立网络联系,进行音频通讯或直接通过手机进行上网。(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