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农业跨世纪发展的根本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4
第9版(理论)
专栏:

  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农业跨世纪发展的根本途径
  顾峰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已初步由短缺农业变为丰裕农业,由计划农业变为市场农业,由单一农业变为复合农业。然而,总的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市场化程度、农产品科技含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还比较低。因此,实现我国农业跨世纪发展,必须结合结构调整,进一步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首要的任务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培育龙头企业,现实、简捷的办法是从现有的乡镇企业和城市工业中进行优选,辅以政策倾斜,促其自我扩张,形成实力。同时,理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既让农民得到实惠,又兼顾企业利益,使企业与农户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好产业定位问题。应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要和区域优势,来确立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譬如,在粮食集中产区,可发展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及相关产业,形成粮工商一体化产业链;在畜牧产品集中产区,可发展以肉、禽、蛋、奶、毛、皮、骨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形成牧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链;在瓜果菜蔬集中产区,围绕果蔬的运销、加工,组建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市场化。一是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继续加强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各类市场建设,逐步形成网络齐全、功能完善、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康发育;灵活运用政策杠杆,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农户担当市场主角,以培育市场主体。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通过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合理、自由流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同时允许农民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愿扩大经营规模。三是继续坚持和深化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不扭曲农产品价格信号和不损害资源配置效率为前提,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以防止农产品市场的剧烈波动,避免“谷贱伤农”。同时,认真研究农产品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制定农业保护政策,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
  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既合理利用资源又能有效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应着力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下功夫实施科技进田。抓好农民教育,实现农科教的结合,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抓好科技攻关,力争在良种选育、灾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增值、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抓好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抓好农业科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千方百计改善生产环境。农业再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必须把治理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摆在重要地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国家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县乡村户齐动手,以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好小型水利设施,治理好小流域。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植树种草,强化水土保持工作。依法保护农田,控制人口增长,以支撑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切实搞好集约经营。应因地制宜,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鼓励“种田能手”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引导乡镇企业与农户“联姻”,或组织“农”字号企业下乡,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广区域连片开发。四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嫁接、城乡企业联合等,搞好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促使乡镇企业实现发展上的新突破;以大力发展小城镇为契机,发展第三产业,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服务领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