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为社会服务还是图财为己——武汉信息台向何处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4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闻聚焦

  为社会服务还是图财为己——
  武汉信息台向何处去
  本报记者 杜若原
  鲜花,还是陷阱?这是电信信息台留给人们的疑惑。
  当电信信息服务日益渗入社会生活时,它变得像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便捷和新感受,又带来许多麻烦和伤害。
  坐上被告席的信息台
  6月初,湖北省首例市民状告武汉市电信信息台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给气温日升的“火炉”武汉平添几许热闹。
  在铁路工作的刘女士,发现家中电话费两月内暴涨至6000余元,才得知是丈夫疯狂拨打“知音热线”所致;而此前一段时间里,丈夫已经“拨”去了单位话费2万余元,直至停机。
  刘女士的丈夫杨某告诉记者:自己“确实做了荒唐事”。去年6月23日,按“168知音热线”广告提示,他就在单位值班室拨打热线电话,接线小姐像遇到“知音”一般,说了许多肉麻话。
  两次缠绵的通话后,杨某答应帮接线小姐增加话务量,在单位电话和住宅电话被停甚至吊销号码后,他竟借用邻居家电话拨打,使邻家话费一月高达1000余元。
  痴迷于“知音热线”的丈夫,动辄在家里发脾气、摔酒瓶,家庭气氛异常紧张,儿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刘女士在悲愤中毅然诉求于法律。武汉市江汉区法庭已开庭审理此案。
  无独有偶。今年3—4月间,湖北通山县6名学生,因好奇落入声讯台设下的“桃色陷阱”,欠下高额话费后,无法向家人交代,离家出走,酿出一场震动山区小县的是非。官司、风波和更多的纠纷,让人们为声讯服务的现状和未来担忧。
  逐利而来出奇招
  武汉电信的信息服务始于90年代初,开始是为消费者提供经济信息,日常生活信息。融聊天、交友于一体的人工声讯服务则是近两年的事。
  武汉市电信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市民对一般信息不感兴趣。经济信息如证券之类,较受市民欢迎,特殊信息如高考查分,拨打的人群相对有限,时间也很短。火爆的是人工热线服务,而且收费越高越有人打。有一家社会台,其月收入的95%来自每分钟1.6元至2.8元的热线电话。
  逐利而来的人工声讯台一家接一家地冒出来,在有限的空间里厮杀,为吸引客户、赢得利润而多出奇招。有人打“擦边球”,乃至铤而走险。武汉市现共有14家人工信息台,赚钱的极少。设立一家声讯台约需10万元投资,日常的经营除了员工工资外,最大的支出便是广告费。在湖北发行量很大的一份市民报上,每天都有声讯台字里行间满是诱惑的广告。比硬币稍大一点的版面,一年收费25万元。一位声讯台经理抱怨说,声讯广告一天不做,话务量马上下滑,可广告费又实在太高。
  谁为声讯台把脉
  在声讯信息服务方面,电信部门为了拓展信息渠道,与信息资源丰富的政府和社会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度合作。在人工声讯方面,更是走出“围城”,开展广泛的社会合作。
  对社会信息台的管理却让电信部门大伤脑筋。其一,人工声讯服务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客户对服务小姐提什么问题,谁能管得住?其二,在追求效益为主要目的的驱动下,声讯服务的健康与不健康的“度”如何把握?其三,还有一些电信部门管不了的社会台,谁去予以规范?
  针对近两年人工声讯服务方面出现的问题,武汉市电信局采取了一些措施,对社会反映不好、投诉多的信息台,提出批评、警告直至关掉。但这个行业既然要发展,简单关闭显然不行。电信部门虽然制订一些管理办法,如包括不许话务小姐与客户见面等在内的“六不准”,但能否得到全面、持久的贯彻,又让人心里打鼓。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告诉记者,人工信息服务具有通讯服务和社会服务两重性,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其中的人工服务类似于传媒,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为涉及婚姻、家庭等个人事务的话题,如果没有较高素质,服务人员难以应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