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不尽的思念——忆艾知生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4
第11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

  不尽的思念
  ——忆艾知生同志
  聂大江
  时光过得很快,艾知生同志离我们而去转眼已是两年多。我与他多年共事,当中许多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自然淡去,相反,不知为了什么,却日益凸显、放大起来。
  知生同志在政治上是坚强的,是一位有信仰有理想的自觉战士。记得1990年,一位相关部门的同志曾问起我关于知生同志的政治素养方面的问题,其中似乎很强调他是一位学理工出身的人,因为我意识到问话带有某种考察目的,所以我不能不多说几句。依据几年中与知生同志相处直接真切的了解,我对那位同志大致说了这么一番话,我说:他确实是理工出身,但他是在解放前残酷斗争的环境下,参加学生运动,参加党的。解放后一直做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而且不是在一般部门,是在高等学校;不是一般的高等学校,是在清华,见识过许多重要复杂的政治场面,经常直接面对各种思想、各种思潮的尖锐挑战。他担任领导工作,形势逼他不能不勤学习、勤思考,并在风浪中接受考验,这是很实在也很严酷的锻炼。经过这种锻炼,他从思想立场到工作作风,已完全成为一个政治工作者、群众工作者,而绝不是一位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技术型的领导干部,这是他的基本政治根底。何况从清华出来后,在国务院工作、在广电部工作,这都锻炼一个人在政治上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域大局的能力,因此在关键时刻他表现得是清醒、自觉的,倾向是鲜明的,这一点并不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做到的,而他做到这一点,正是平日政治立场、政治信念自然的延续与体现,他不是一个人云亦云、跟风行事的人。
  我把这番话引述到这里,表明当时我对他政治立场、政治素养的概括认识,今天我依然是这样认识的。
  他平日工作中也表现得是重政治、讲政治的。作为党和国家重要舆论部门的负责人,他政治视野开阔,政治嗅觉敏锐,善于从政治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他自己极端重视政治时事学习,也重视组织推动干部和编播人员的时事政治学习。他每天要用大量时间读文件、读电报、读报纸,读一些重要的理论文章,对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他认真记录,笔记本很小,为便于随身携带,字写得很小,只能算是一种符号,为便于速记。更认真在各种有关会议上传达,传达时理论结合实际,围绕党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部台两级经常办学习班,而且强调严肃的学风。因为部党组有这样的共识,在舆论部门,文如其人,人的思想达到的高度与深度,也就是节目可能达到的高度与深度,而思想水平决定于人的政治水平,在舆论部门,政治学习也是业务学习。
  他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真诚的,不是做做样子给人看的。中央当时曾要求各单位派人到基层边远地区“支教”。知生同志从锻炼培养年轻人出发,积极地支持这项工作,每次都能完成抽人任务,并努力落实各种物质保证,从效果看,也是非常圆满的,队员不仅完成了教学教育任务,而且额外完成了许多社会工作,特别是开阔了眼界,思想上有很大收获。
  在干部人事工作上,他严格按组织原则办事。用人讲德才标准,尊重组织人事部门的考察意见,并由党组集体决定,有不同意见,就放下来,从没有依据个人好恶,搞独断专行的事。他在清华工作多年,清华毕业生中人才济济,但可能是别人了解他的严谨作风,不好启齿,也可能是他有意避嫌,所以通过清华旧关系来部工作的干部是绝无仅有的。我所知唯一的一例是向下属院校推荐一位负责人,但这是解决部本身急需,而且本人有高校工作经验,是符合德才标准的。有一次,一位资望地位很高的老同志的儿子,本身也是清华毕业生,想借清华师生之谊,推荐他妻子来某台工作,而且选定了工作岗位。此事知生同志与我商量,被推荐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又一定要去自选岗位,此事不合原则,就没有答应那位推荐者。
  他对宣传工作或技术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来都取审慎态度,看不清楚、想不清楚的事,宁可拖一拖,从不草率从事。而需要做出决定的事,他都经过深思熟虑,有自己的主见,表现得很有信心,不跟风,更不盲从。
  他对工作的负责精神还表现在勇于批评自我批评上,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错误,他肯于做自我批评,不讳疾忌医,不敷衍了事。对别人的批评也是不留情面的,在“好人主义”相当流行的情况下,他也知道这是要得罪人的,但出于对工作的责任感,他还是要批评,为此,他也的确得罪过人。
  在廉洁从政、反对特殊化方面,知生同志也堪称模范。他每天中午在机关食堂用饭,因为事情多,去时往往过了正常开饭时间,所以天天要吃剩饭剩菜、冷饭冷菜,但他全不在意,吃起来狼吞虎咽,胃口极佳。后勤部门不止一次提议为部领导单开一个灶,他都拒绝了。我想,这跟他不愿搞特殊化有关,也跟他视饮食为“生活小事”,从不加以注意的态度有关。他生活简单,既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也不注意家庭陈设装备,一律都是低标准,以满足基本需要为原则。对办公条件也是如此,他不同意在编播人员工作条件还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先改善部机关的办公条件,几个台的轿车都比部领导的轿车好,他从没动过换车念头,他也反对在轿车内安装通讯设备,认为一般没有这种必要。他在外事活动中严守纪律,请客吃饭、收受礼品、出国访问等方面都是严格按规定办事的,他也如此要求党组成员。
  由于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感染,“登龙”有术、“厚黑”有学、“公关”成了“拉关系”、“走门子”的同义词,这种情况下,从处理各种人事关系上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住院期间,他有一次颇有感触地跟我说,一生中与人打交道都是工作关系,因此,没有私交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他当时只是说了这么一个事实,似乎并没有感到有多少遗憾。其实在解放前或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干部中,这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工作学习以外没有个人私事,公务往来以外没有个人私交。特别是领导跟前,公事以外,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办公室外更没有半点干谒私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部时间都交给了工作,为工作而生,为工作而死,他并不觉得这样活着太累、太苦,而只承认一个口号:工作着、劳动着是美丽的,因而也是幸福的。
  在道德操守上,我觉得知生同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讲道德、讲仁义,有人只是说给别人听,给别人看的,自己并不准备照它行事,而知生同志,从他行动的自觉性、坚定性、一贯性中可以使你感受出来,那是对道德信条的真诚崇奉。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见到许多为仁、为义、为忠、为信,而做出巨大牺牲甚至舍弃性命的人。每念及知生同志的行为操守,似乎都可以联想到那些古人事迹中透出的感人真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