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电波传亲情——北京市劳教局“亲情电话”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5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社会视点

  ●细细品味亲情的嘱托
  ●娓娓道出自新的生活
  电波传亲情
  ——北京市劳教局“亲情电话”采访记
  本报记者 王比学
  “玉玉,我是妈妈。妈妈不好。明天是‘六一’,妈妈没有节日礼物送给你,只有祝你节日快乐!”
  “妈妈,我想你,这次你一定要戒掉毒品,争取早点回家。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当三好学生了。”
  “妈,您老身体还好吗?谢谢您帮忙照看玉玉。这次我一定能改好,您要注意身体……”
  “别说这些,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电话在一片哭声中挂断。那边,母亲早已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了;这边,懊悔万分的劳教人员徐某也已热泪滚滚。
  这是今年“六一”前夕的晚上,记者在北京市天堂河劳教所听到的一位劳教人员与她女儿、母亲的电话交谈。
  32岁的徐某,因吸毒被劳教一年半。记者发现在她的手臂上整齐地排列着12个烫伤的疤痕,据说是吸毒时用烟头烧的。提起女儿,她的眼眶一下就红了。“是毒品害了我,害了我们全家。我丈夫也因吸毒被送进了另一个劳教所,留下一个12岁的女儿,只好由在河北的老母亲抚养。我已有一年多时间没见到女儿和母亲了,不知她们的情况怎样。她们是我生活的精神支柱,与她们通上电话,知道她们平平安安,我也就放心了。你不知道,刚才7点钟第一次挂过去没人接,我心慌极了,不知是她们搬家了,还是出了什么事。”
  按照劳动教养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劳教人员可会见亲属,还可通过书信与家人交流思想、感情。但这毕竟不太方便,对于那些年老体弱或路途遥远的家人来说,见一次面很困难,而看信又听不到声音。电话无疑是传递亲情,缩短亲人之间距离的一种好形式。
  去年6月28日,北京市劳教局在全国劳教系统率先全面开通了亲情电话,每个劳教人员可以在入所三个月后,提出申请,经劳教所批准,与家人通话。根据劳教人员的表现,考核记分,决定每月通电话的次数,一个月一至二次,每次通话时间视情况为10至30分钟。
  开通亲情电话,向社会敞开接受监督的窗口,为劳教人员及其家属架起沟通思想、交流亲情的桥梁,这是北京市劳教系统推行所务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解决了家属来劳教所会见路途远、交通不便、耗费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消除了社会和家属对劳教工作的神秘感和误解,最大限度地争取家属和社会各界的帮教,促进了劳教所秩序稳定,打破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劳教人员和家人的思想感情通过一根电话线,融合在一起,亲情在这里起着一种特殊的推动作用,使这些早已麻木了的心灵重新复苏。
  回忆起第一次打亲情电话的情景,许多劳教人员仍显得异常兴奋。
  杨某,今年才19岁,因吸毒被劳教。在进劳教所以前,她从未想到在劳教所还能打电话。今年除夕之夜,独生子女的她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墙角,坐着坐着,泪水就不停地吧嗒吧嗒往下掉。管教队长知道了她的心思,让她给家里打个电话。当时,家人正在包饺子,听到她的电话,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还以为她从劳教所逃出来了。经再三解释,家人才放下心来。
  50岁的李某也因吸毒被劳教,记者问起她第一次打亲情电话的情景,她很激动,“那天,管教队长通知我第二天能给家里通电话,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着。本来想好要说些什么,可是第二天一拿起电话筒,刚一开口,电话那边便传来我妈的哭声,我竟然不知该说些什么了。我妈今年75岁了,本来就年老体弱,听说我进了劳教所,一气之下偏瘫在床。我已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了,没想到一年多之后听到的却是她那悲痛的哭声。第一次的通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说到这,李某泪如雨下。
  天堂河劳教所管教干警对记者说:“亲人的一句问候,往往顶得上千言万语。用亲情的感召和社会的力量促进改造,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劳教人员情绪稳定后,改造也积极了,我们的管教工作也好做多了。亲情电话体现了对劳教人员人权的尊重,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他们改造。”
  殷某两口子因双双吸毒,被分别送进不同的劳教所。6月3日,记者在天堂河劳教所采访时,正赶上殷给她丈夫打电话,“你还有34天就解教了,一定要遵守所规所纪,千万别惹祸。”电话那边传来“你放心吧”的声音。殷告诉记者:“我们平常见不了面,只能在电话里互相鼓励,我丈夫脾气不好,所以每次给他通电话,都得叮嘱他不要惹祸。干警给予的帮助总代替不了这份亲情,家人给的是一种动力。你可别看这小小的电话线,它对于我们的改造起的作用可不小。”
  张某,父母年岁大,家又离劳教所较远。离家一年多,与家里没有任何联系。“自从我入所后,我妈常常以泪洗面,她老不知我这儿的情况如何,总担心我在这儿受苦。我也不知家里的情况怎样,担忧之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劳教所开通亲情电话,使我们又多了一条与家人联系、沟通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打电话直接向家人汇报自己的改造生活,让家人放心;同时也了解家人的情况,使我们自己更能安心改造。”
  记者在北京市劳教局还看到一封劳教人员的父亲给劳教所写来的信:“我们与孩子远隔千里,难以亲往探视。但自亲情电话开通之后,有了你们这一传递亲情的长虹,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北京市劳教局局长周凯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亲情电话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从维护司法公正的角度讲,它具有执法监督的功能:劳教人员通过拨打亲情电话直接向外界传递其改造生活和权益状况的真实信息,从而对劳教机关的执法活动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从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角度讲,亲情电话又具有满足劳教人员情感需求的功能:对劳教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情感的慰藉有助于他们稳定改造情绪,重新树立人生的目标和信心,从而以积极的姿态投入改造生活。从实现执法目的的角度讲,它还具有亲情帮教的功能:亲人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更能从内心深处打动劳教人员。”
  一根电话线传递着无限亲情,但又不仅仅是亲情,更是一种鼓励,一种促动。
  (文中照片由范旭亮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