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深思须善“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6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深思须善“静”
  桑士达
  近些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一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真正坐下来,静下心,“闹”中取静,开动脑筋,冷静思考。只有乐于守静,善于守静,才能多思、深思,从而思出成效。
  一般地说,领导干部担负的任务较重,工作较忙,一天到晚“动”多“静”少,想静心思考和研究点问题,确实不易。领导干部因为“忙”而很少有时间坐办公室,这原本无可非议———只要忙得实在,忙得有价值、有意义。许多像焦裕禄、孔繁森式的领导干部,没日没夜、长年累月地为国为民奔波忙碌,这是公而忘私的“忙”,务实有效的“忙”。这种忙,虽然自己累一点,却于公有利、于民有益、于国有功,值得称赞和提倡。但也毋庸讳言,有些同志的“忙”,却让人不敢恭维。比如,有些领导干部经常“忙”得不亦乐乎,累得头昏脑涨,其实无非是出席接二连三的大会小会,加盟天南海北的学习考察,参加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赶赴一拨一拨的交际应酬,光临热闹非凡的开业庆典。这种忙虚多实少,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久而久之,容易使人陷于事务,沉溺享乐,思想懒惰,不愿思考问题。
  诸葛亮有句名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位先贤特别强调“静”对于提高修养的重要性,这是值得深思的。毫无疑问,领导干部应当心系人民,勤奋工作,创造一流的政绩,以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而言,如何在党和人民授权的职位上,抓住关键忙出成效,是大有讲究的。经常深入各项工作领域的第一线,直接检查和指导工作;经常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吸纳民智,听取民意,以集思广益,是必要的。除此之外,还要讲究“坐”功,即要安下身,静下心,善于运筹帷幄、深思细酌,善于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善于把握机遇、谋划发展,对关系本地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重大事宜,进行认真的研究、理性的思考。因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身先士卒不可少,但把握大局、思考问题、正确决策更重要。唯有凡事深思熟虑,三思而行,才能达到提高领导水平、决策质量和多出政绩实绩之效。
  一些领导干部“静”不下来,是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从客观上讲,有些同志的“忙”确是身不由己。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多为下级创造“静”的条件,如能不开的会就不开,能合并的会就合并开;一些活动能让其他同志参加的就不叫主要领导人出席;等等。从主观上讲,能否从“百忙”中解脱出来,还取决于自己。只有不忘重任在肩,善于着眼大局,抓好大事,才能做到闹中取静;只有善于弹好钢琴,区分轻重缓急,摒弃琐碎小事,才能做到忙而不乱、忙而有序。
  世界上万事万物,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事论事亦如此。讲“静”功,不是一味地排斥“动”功,有意义的“动”,应当多“动”。说“静”功,也并非提倡那种坐而不动、坐而论道的“闲坐”、“懒坐”、“空坐”,安于得过且过,碌碌无为。在世事纷扰、体制转轨的复杂时期,领导干部乐于守静、善于守静,静心细心地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聚精会神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