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警惕新的农业结构趋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记者来信

  警惕新的农业结构趋同
  新华社记者 訾红旗 李钧德
  记者在河南农村采访时发现,许多地方不管地理条件、区位优势如何,调整结构的基本思路大体相同:要么建大棚,要么种果树,在品种上也基本相似。有关人士指出,如果各地沿着同一种思路一哄而上,势必造成新的农业产业结构趋同,带来新一轮的“卖难”。
  淇县北阳镇下岗职工赵建政,通过反租承包农民的土地建温室种芦荟,一个棚一年净挣上万元。消息传出后,全县数十个乡镇干部带领村支书来参观,说回去后大种芦荟;西峡、泌阳等县利用山区资源发展香菇,农民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于是,豫东平原一些县纷纷组织参观团到这里学习,回去后也大种香菇;报纸上说美国油桃含糖量高、挂果早、耐储存,周口地区的很多蔬菜大棚全改种油桃。
  此风不可长。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粮食连年丰收,许多地方出现过毁田种果树的事情。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今天,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一阵风地搞种植,不研究国内、国外市场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形,势必造成新的结构趋同,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
  在我国县市级棉花生产的排序中,太康县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名。作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太康县以稳定面积为前提,在棉花高产开发上做文章,去年,全县10万亩优质棉花高产开发区平均亩产皮棉88.6公斤,比大田增皮棉13.2公斤,增产17.3%。太康县委书记韩洪然对记者说,调整结构要“百花齐放”,不要搞“一刀切”。作为粮棉大县,更不能丢掉优势。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好起来。”粮食多了,我们就把它调好一些,减少劣质粮,多种优质专用粮;优质棉有销路,我们就在优质上下功夫,减少劣质棉产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优势,使农民收入在调整中不断增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