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探测珠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探测珠峰
  本报记者 任建民
  6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共同组织的“珠峰环境2000”野外观测计划顺利结束,21位科学家和野外协作人员参加了这次行动。日前,记者采访了这次野外观测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邹捍。
  邹捍说,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亏损是近年来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的重要环境科学问题。珠穆朗玛峰位于高海拔地区,地面加热造成的臭氧亏损更为典型。在这一地区观测臭氧垂直分布的结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地区臭氧亏损的过程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经中国著名大气科学家叶笃正院士和著名山地气象专家高登义教授建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了“珠峰及喜马拉雅地区环境监测研究”项目,决定对珠峰及喜马拉雅地区进行为期10年的环境监测研究。
  据介绍,5月31日,“珠峰环境2000”考察队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5000米的绒布河谷建起了营地,半球形的探空接收天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天线和卫星通讯系统天线成为绒布山谷的新景观。考察队进行了3次为期12小时的分层气溶胶样品收集工作,为了解该地区大气悬浮颗粒的化学成分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6月4日至6日,考察队在绒布河谷营地连续释放了3个臭氧探空气球,最大飞行高度达到3.2万米。该气球携带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每2—3分钟通过无线电向地面报告30—50米内的大气压力、温度、湿度、风向、风速以及臭氧含量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以监测环境为目的的此次科学考察活动,处处注意不在珠峰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为此,他们搭建了环保厕所,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为了防止人工制造氢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还从数千公里外的西宁运来了8个充满氢气的钢瓶。
  邹捍说,今年的考察顺利结束,但是作为对珠峰和喜马拉雅山脉的10年环境监测却刚刚开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