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安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7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走近普通人

  安娜
  李艾
  乘上西去的列车,我将去看望阔别近20年的安娜,而我的思绪却飞回到20年前的中国。
  1979年,幸运的安娜获得一笔奖学金,赴北京留学,成为我班上的一员。当年这个小巧玲珑的西班牙姑娘,一头棕黑色的秀发,高高的鼻子,托着一双动人的眼睛。年仅22岁,就已是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医学系的毕业生了。记得她很开朗、活泼、大方。
  罗尼,一位比利时前议员的儿子,身材高大,一双蓝色睿智的眼睛,透出几分灵气。他从布鲁塞尔来到北京学习汉语,也在我的班上。
  共同的爱好使罗尼和安娜走到了一起。作为他们的汉语老师,我是看着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直至结婚。我荣幸地作为“家长”参加了他们在北京举行的俭朴婚礼。
  他们离开北京后,每当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就寄给我一张小天使的照片,直到他们第三个孩子保尔出生。之后,便没了他们的消息。
  这次有机会到马德里工作,就试着给安娜的父母亲写了一封信,因为安娜居无定所。很快我就接到了安娜的回信,但万万没想到罗尼竟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妻子儿女。
  自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就一直想去看看安娜和她的孩子们。真不知道安娜瘦小单薄的双肩怎么挑得起这么沉重的担子。
  广播里响起播音员的声音,把我唤回到现实中来,我抵达了目的地。列车缓缓进站,我急切地向车门走去。“李老师!你好!我做梦也想不到能在西班牙看到你!”安娜扑了过来,我们紧紧地长时间地拥抱在一起。尔后四只饱含泪花的眼睛对视了片刻,彼此都发现了对方的改变。20年后的安娜,不像学生时代那么单薄,那双成熟、美丽、充满自信的眼睛告诉我,她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山道弯弯,安娜边开车边同我聊天,20年的离情别绪怎可能三言两语道完?她不停地说着。几经转折我们来到了安娜的家。两个漂亮的小姑娘,小燕儿般地飞了出来,同我亲吻拥抱。罗尼熟悉的脸庞又闪现在眼前,然而我只能看到他生命的延续,再也看不到那位虎虎如生的小伙子了。
  这是一座带后花园的二层小楼,是去年才买的。花去了她和罗尼多年的积蓄加上父母兄弟的帮助。走进家门,让我吃惊,浓厚的东方气息扑面而来。一个紫檀木的中药柜摆在客厅显眼的地方。川穹、当归、柴胡、黄芪,作医生的安娜对此情有独钟。“李老师,我喜欢中国,我永远忘不了中国,在那儿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年!”日本古式立柜,韩国带镶嵌画的卧柜,泰国卧佛木雕,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摆设几乎都是东方的。在通往二楼卧室的楼梯的一侧,挂着两幅中国的水墨画,一幅是高风亮节的翠竹,显示出安娜性格坚强的一面,另一幅是蔓藤萝,那柔枝阔叶中点缀着的两朵淡红色的花,则是安娜温柔善良的写照。
  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双眼盯着白色的墙壁,像是一块银幕,安娜和罗尼婚后那几年快乐生活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作为比利时的外交官,罗尼被派往韩国。安娜怀着老二牵着老大陪伴着他去了汉城。她不太习惯韩国的生活。安娜最喜欢在泰国的日子,因为她在那儿结识了一位老中医,她学习了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太阳穴、印堂穴、人中穴、迎香、合谷、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她一口气背出一大串穴位来。她还特别兴奋地告诉我,她曾运用针灸抢救过休克病人。简直神极了!
  安娜是个自强自立的女孩子。她生养了三个小孩儿,但她始终没有丢掉她的医学专业。她走到哪儿都义务地为人们看病,稍一有空儿,就看最新的医学杂志。她就是凭着医科大学的文凭和多年没有停止从医的经历,在西班牙就业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居然找到三份工作。也就是这三份工作的薪水足以养家糊口,给孩子们交学费,孝敬父母,给保尔买现代流行的玩具。
  然而谁能想象得出安娜完成这三份工作的艰辛呢?
  安娜一般在早晨6点半起身,叫了大的叫小的,然后准备早饭。母子四人吃完早点,大女儿乘地铁去大学学习,二女儿骑摩托上中学。她把小儿子送到一所较远的私立小学后再去上班。她在区属健康中心作门诊大夫,兼两个远郊敬老院的保健医生,定期上门巡诊;另外她还在水族馆医务所兼两个下午的门诊。每周她要工作48个小时以上。有时一个电话,不管多晚她都得尽快赶到患者身旁。我陪她前往敬老院时,光单程就要45分钟。每天早出晚归,周而复始,马不停蹄,没有帮手,没有替班的。周末她还要去看望年事已高的双亲。
  通过对她的观察,我认为,作为一个医生她是称职的,作为一位母亲她是合格的,作为一个女儿她是孝顺的,作为一位妻子她是不幸的。但安娜很坚强,她乐观地生活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