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巡天遥看一千河——“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研制发射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1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巡天遥看一千河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研制发射纪实
  新华社记者 江涛 本报记者 温红彦
  北京时间6月28日18时,俄罗斯某发射场。高耸的火箭直指苍穹,由清华大学与英国萨瑞大学合作研制的“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即将在这里发射升空。
  此时此刻,万里之外的清华大学宇航中心内,学校领导和科研人员围坐在电话旁,怀着紧张而兴奋的心情等待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18时37分,火箭喷出黄色的火焰腾空而起,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120分钟后,卫星脱离火箭,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成功了!”喜讯随着电波传到清华园,期盼已久的人们禁不住欢呼起来。这是我国高校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作为科学实验卫星它将为光学遥感、空间环境调查、卫星姿态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发挥作用。
  6月29日凌晨1时34分,卫星第一次经过北京上空,清华宇航中心地面测控站的数据分析显示,卫星的电源系统、射频系统、遥控遥测系统工作正常。100分钟后,卫星第二次经过北京上空,星载计算机顺利打开并成功实现通过地面平台遥控软件上载。4时47分,卫星第三次经过北京上空,稳定的无线电联系建立。7月3日,卫星发回清晰、稳定的图像,开始了正常运行。
  这颗只有50公斤重的微小卫星,凝聚着清华人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早在50年代,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高瞻远瞩地引导学校积极参与“两弹一星”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航天科技人才,在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今天的清华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卫星通信与遥感技术、航天器动力学及轨道控制、陀螺技术、光学遥感器、制导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开始了前沿研究,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利用清华学科综合的优势开展航天研究,哪里是最好的切入点?清华人将目光投向了微小卫星这个“高精尖”领域。因为他们了解到,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上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微小卫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全、研制周期短、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在通信、遥感、科学实验、深空探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代表着国际航天科技发展的趋势。正如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所说,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实践证明,高等院校参与航天科学研究,可极大地带动和促进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可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清华现有的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0个部门开放实验室中,约有一半与微小卫星这一综合性科研项目有关。
  1998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宇航技术研究中心,并与在微小卫星的研制开发和商业运行方面有着成功经验的英国萨瑞大学合作建立了“清华—萨瑞微小卫星技术研究中心”。这些机构的建立,标志着清华大学的航天科研和开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王大中校长满怀信心地说,60年代清华曾通过实验核反应堆的研制带动了相关学科和科研队伍的发展;我们相信,微小卫星的研制也一定会对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8年10月,肩负着清华人的重托,一群来自电子工程、自动化、力学、精密仪器等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来到英国萨瑞大学,开始了微小卫星的研制工作。整整一年里,他们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每天从早晨8时到晚上10时,一天紧张工作长达14个小时。没有抱怨,这群年轻人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早一天把我们自己的卫星造出来。他们忘我地工作,整个卫星的7000多个器件共几万个接点全都是自己一个一个地焊接完成;他们虚心地向国外专家学习、请教,“在清华,我们虽然都是老师,但到了这里,我们都甘做小学生。”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设计、制造、发射、测控微小卫星的全套技术。萨瑞大学的同行们称赞,清华人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出色的合作伙伴。
  听到“航天清华一号”发射成功的喜讯,清华人如同当年听到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东方红》时一样激动。《东方红》的唱响,宣告了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微小卫星的发射成功,无疑迈出了我国高校进军航天科技的第一步。这是清华大学实现多学科紧密集成的第一步,也是清华人进行微小卫星技术创新的第一步——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于50公斤量级的微小卫星上使用三轴稳定技术,从而更加精确地控制卫星的姿态;将微小卫星在低地轨道对地观测的分辨率从100米提高到50米,并首次采用相机侧倾的安装方案使遥感成像范围增大数倍,还积极探索并开始了“软件卫星”概念的研究。
  “巡天遥看一千河”。“航天清华一号”正日夜不停地围绕地球旋转,清华大学推动学科建设、进军航天科技的脚步也在加快——更加先进的纳米卫星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始;与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共同组建了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并立即投入微小卫星的发射及运行操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清华人正努力开拓航天技术应用市场,向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高峰不断攀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