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欧洲建设任重道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13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欧洲建设任重道远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自7月1日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来,人们对“欧洲未来”的讨论陡然变得热烈起来。主题是“欧盟向何处去”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欧洲?”
  人们现在积极讨论“欧洲未来”的主要原因是:自5月12日德国外长菲舍尔发表建设“联邦欧洲”的讲话并引起争论后,法国总统希拉克6月底访问德国,并在德国联邦议院发表讲话,倡议制定一部“欧盟宪法”。为了加快欧盟立宪,他建议成立一个由重要国家组成的“欧洲先锋小组”,以加强这些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希拉克的这一讲话在法国和欧洲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对于希拉克的这个讲话,除各国的一些主权主义者外,法国总理府也持有异议。总理若斯潘也不赞同希拉克的观点,同时指出政府与希拉克总统在柏林的讲话无关。
  对于总理府的上述表现,法国总统府发言人很快发表讲话,要求政府“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随后,在爱丽舍宫举行的有希拉克、若斯潘和欧盟现任主席普罗迪参加的记者招待会上,希拉克总统严肃指出:“当我们想解决短期和中期问题的时候,用一种长远的眼光去审视一下未来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进行一次国事访问时,作为共和国总统,我在德国议院对有关问题作了表述。”他同时强调说:“当人们要朝前走,必须照亮要走的路,如果看不清路,人们就有停滞不前或绊到障碍摔倒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有一种面向未来的眼光”。
  对希拉克和若斯潘在欧洲建设上的分歧,英国报纸评论说,这是“法国对欧洲联盟的两种看法”;德国报纸则指出,欧洲政策第一次成为法国领导人公开争论的中心;法国舆论指责若斯潘和社会党的退缩会使欧洲踏步不前。但另一方面,希拉克的讲话不仅在德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最近民意调查表明,法国有59%的人赞同建立“欧洲联邦”。此外,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和意大利总统钱皮等重要人物也都支持希拉克的讲话。他们认为,对“欧盟宪法”的争论已不是“是否”制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制定和“如何制定”的问题。
  但令人惊奇的是,7月4日,希拉克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总部的讲话却一改在德国演讲的浪漫色彩,再没有提及制定“欧盟宪法”和成立“欧洲先锋小组”的说法,个中原因,除讲稿事前与若斯潘协商敲定外,恐怕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希拉克已意识到,欧洲最终的统一将是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事实上,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到现在,欧盟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口,各成员国在一些有关欧洲前途的重大问题上仍存有严重分歧,诸如在权利与利益的分配、大国与小国间的平衡、欧盟的东扩与南下、欧洲防务计划的实施以及将要面临的机构改革等方面,各国仍在坚持自己的意见,谁也不愿做出妥协与让步。要解决好这些棘手的问题,决不是半年之内能做到的。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德洛尔主张现在不要过多地去谈论欧盟的未来,而是首先要集中精力处理好当务之急的问题。
  法国已为自己半年主席国的任期安排了17项重大议程,希拉克还在欧洲议会公开承诺:“我确信,6个月以后,当我给你们做总结报告时,欧盟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在这有限的半年时间内,欧洲建设到底会取得多少突破性进展,现在还不好说。(本报巴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