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崇光为何突然倒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14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崇光为何突然倒闭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北京开了一家崇光百货店后,中国老百姓开始知道日本的SOGO公司是一家百货店集团。去年以来,有关崇光集团经营危机的消息不绝于耳。今年4月,崇光宣布公司债务超过资产5800亿日元(约合55亿美元),靠自身力量无法继续经营,要求有业务关系的73家银行放弃6390亿日元债权,并发表了裁员减店的重建计划。6月30日,政府的存款保险机构同意收购和放弃部分债权,崇光集团重建令人看见一线希望。但是,时间未过两周,形势急转直下。
  崇光集团总经理山田恭一7月12日下午在东京会见记者时宣布,放弃重建计划,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适用民事再生法。这实际上意味着崇光集团倒闭。这家在日本国内有25家百货店的企业集团,迄今整体负债总额达1.87万亿日元。这是日本战后大型百货店第一次倒闭。
  崇光创业于1830年,前身是大阪的一家和服店,后来转为经营百货店。
  崇光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前任总经理和会长水岛广雄在泡沫经济时期一味扩大经营,在各地主要城市建立大型店,集团所属的百货店,在国内由10家增至27家,在海外有14家,员工增加到近万人。泡沫经济崩溃后,地价下跌使集团资产贬值,消费疲软使百货店销售额多年低位徘徊,崇光连年出现经营赤字,终于不堪重负。
  导致崇光放弃重建计划的诱因,是关于要不要使用国民税金救济崇光的争论。6月30日,政府的存款保险机构宣布收购新生银行(原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对崇光集团的2000亿日元债权,并放弃其中970亿日元的债权。政府认为,率先并带动其他银行放弃部分债权,有利于崇光尽快摆脱困境,可减少相关企业和个人的损失。
  但是舆论认为,政府的资金来源于民间的赋税,对于政府轻易使用国民税金救济一家民间企业的决策表示不满。舆论指出,首先,崇光集团领导成员的经营责任尚未追究,前会长水岛广雄10年收入40多亿日元,他理应为自己的失误付出代价。其次,如果政府救济民间企业成为惯例,濒临倒闭的几家建筑公司将要求政府同样救济,其后患无穷。
  从7月13日起,东京证券交易所暂停崇光股票交易。日本各地多数崇光百货店继续营业,有3家崇光百货店宣布破产停业。崇光集团所欠债务如何偿还,崇光百货店最终能剩几家,现在都是未知数。
  (本报东京7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