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20
第9版(理论)
专栏: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
  李淑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既需要尖端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善于将图纸转化成产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这一思想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培养学生厚实的专业基础和特定的职业技能为第一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即顶工上岗。这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工业化建设初期,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但这同时也导致学生的专业面较窄,限制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这大概就是人们常常感叹“隔行如隔山”的缘故。显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素质教育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能从事一种特定的职业,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在各种相关行业中流动的能力,具有跟上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能力,具有更新知识、不断进步的能力。这不仅要求职业教育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在身心品质上,放在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起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正如列宁曾指出的,职业技术学校,不要变成单纯培养“手艺匠”的学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完全精通本行,完全成为匠师,但同时要使这些匠师具有广泛的普通知识,成为共产主义者。为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应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德育教育。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应试教育在强调对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常常忽视人的品质的养成,忘记了德行的优秀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在职业教育中,由于有文化课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硬性要求,因而许多学校往往较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了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合作精神,胸无大志,甚至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膨胀。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使我们党的事业和民族的未来蒙受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在职业教育中,除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还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一丝不苟、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日趋复杂,新的职业和岗位层出不穷。往日的职业教育局限于使学生获得某一种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而如今这种过于专门的技能已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求,必须具有更基础更通用的能力,即基础能力。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决定了适应于当今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必须是通晓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知识,具有跨专业、跨学科进行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通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形成一种“宽基础、活模块、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宽基础”是指基础能力的培养,“活模块”是指根据就业需要确定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人为本”是指人的基本品质的培养。其中,“宽基础”保证了受教育者继续学习的需要,使他们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只有有了坚实、通用的基础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与终身教育相结合。迄今为止,可以说还从来没有一种教育观念像“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这样,一经提出就毫无争议地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接受。当然,人们对这种教育观念的认可是同当今社会的深刻变化分不开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代化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劳动者素质上,就要求劳动者随时准备吸收新思想,感知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不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为每个劳动者提供了不断丰富知识的可能性,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为学生提供某一种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必须为受教育者提供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和能力。必须把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每个行业都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变革中。我国职业教育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使职业教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