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解读中华世纪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01
第2版(要闻)
专栏:

  解读中华世纪坛
  本报记者 施芳 赖仁琼 万秀斌
  中华世纪坛的建成,使人们多了一个游览的去处,也给中国人的精神殿堂中增添了一种象征。题记
  因为新千年的来临,1999年的这个冬季便多了几分期盼与憧憬。在人们长久的期待之后,中华世纪坛与新千年携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2000年元旦,一场万人的盛会在此开启了千年庆典的序幕。
  一年多前,当中华世纪坛还在设计之初,有关专家就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它应该凝聚历史的延续与未来的憧憬,既要勾勒五千年历史的精髓,弘扬五千年文明的气质,又要有强烈的时代感。建成后的中华世纪坛能否承载如此深厚的精神内涵?让我们走近它,去感受它。
  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
  世纪坛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设计师余立无数次徘徊在天坛祈年殿下长长的甬道时悟出:长长的甬道,铺垫的是一条心灵之路,寄托着一个民族虔诚的向往。传统文化给了他最初的灵感,而在中华世纪坛中,我们读出了厚重的哲学意味。
  中华世纪坛北依景色秀丽的玉渊潭公园,与北京西站遥遥相望。它的主体建筑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的旋转体象征“乾”,顶端的探针直刺苍穹,仿佛要把人带入无限的时空。与坛体相连接的阶梯式回廊称为“坤”,乾坤对应寓意宇宙轮回,天地对立统一。
  中华世纪坛的设计和建造,可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圣火点燃以后,便可以“九级大风吹不灭,倾盆大雨浇不灭”,这似乎让人难以置信。上海自动化研究所为此专门开发出一套软件,对火焰进行自动监测,当火焰遭风吹雨打将要熄灭时,便开始自动点火,此外还有备用气源,可以自动切换。世纪坛主体中的旋转圆坛,自重3200吨,倾斜度为19度,每4至12小时转一圈。为使如此巨大的旋转体在低速条件下平衡运转,必须以回转圆心点为基准,保证内外环形轨道及96个轮组等的同心度误差不超过2毫米,其施工难度之大也实属罕见。
  坛上的栏杆用玻璃制成,而不是传统的汉白玉。它的顶端是给人无限遐想的时空探针,而不是曾被认为很传统的屋顶上加一个琉璃瓦的罩子。继承传统,并超越传统,正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世纪坛是一个表现传统精神的所在,但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应该赋予它现代的精神。
  亘古不变的民族精神
  下沉广场区中,有一座圣火台,圣火火种由荣获本世纪世界25名最佳运动员殊荣的李宁采自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以示中华文明起源于火,并与天地长存。先人钻木取火与现代文明之火在新千年到来之时,在中华世纪坛上汇合,辉映着过去,又昭示着未来。参观者定会为如此精妙的构想而感动。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6个民族繁衍生息,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在世纪坛上,你无时不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圣火广场由960块方砖铺就,面积也恰好是960平方米。广场周边有两道水幕,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坛外是56个民族的图案纹样,不同的建筑语言展示着不同民族的神韵。
  走在青铜甬道上,人们仿佛穿越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阅尽了世事变迁。3米宽的甬道,由5000块青铜板组成,每一道刻痕代表一个纪年,每一个纪年的后面,都记载着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据说刻在青铜甬道上的汉字达18万之多,而这在浩瀚的历史典籍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涓涓清流在青铜甬道上缓缓流淌,人们漫步道上,人影倒映其中,仿佛“溶入”了历史。往北走去,连接的是一个新世纪。进入新世纪后,这条甬道将每年增加一块青铜铭刻,最终它将和转动的坛面连为一体,随着时光一同流转。
  我们走过了五千年的漫漫长路,告别了又一个千年,站在了一个新千年的门槛前。
  生生不息的人文传统
  人们对坛这类建筑并不陌生,仅北京一地就有八座,最负盛名的莫过天坛。坛是古代祭祀的场所。中华世纪坛取名为坛,但是它大大超越了本义。中华世纪坛总设计师余立博士时常提起一件事,在讨论中华世纪坛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雕塑家钱绍武讲了四个寓言: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和女娲补天,它们表现了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执着。
  余立顿悟,这位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此后留学荷兰的设计师内心挥之不去的依然是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此后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寻求一种合适的建筑语言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发自《易经》的呼唤又在世纪坛上得到了回应。在建造世纪坛的过程中,曾广泛征询并吸纳了200余位学者专家的意见。启功、张岱年、季羡林等一批知名学者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主张:世纪坛是给现代人看的,更是给后人看的,不能留下太多的遗憾。
  朱相远先生在1994年最先提出建造“世纪墙”的构想,试图“表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辉的未来”,后来又自始至终参与世纪坛的设计工作。世纪坛一期工程即将竣工之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写下了200余言的《中华世纪坛序》。他何以穷数年之力,专注于世纪坛的建设,一切皆缘于“执着”。
  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祖先们为了衣食而殚精竭虑的年代已经远去,当我们享受着祖先创造的文明并创造着新的文明的时候,是否能时常回过头来,对那些“执着”的前人们投以深情的凝望?那么你不妨到世纪坛上走一走,这里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光荣与梦想,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