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我们村里的共产党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03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旗帜永飘扬

我们村里的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孙海涛
  6月27日,记者慕名来到厦门第一村——同安区马塘村。
  说它第一,是因为20年前这里是当时同安县最穷的村,而现在则是全区最富的村。
  难以相信这里是农村:远处是一大片标准厂房,眼前是一幢幢坐落在绿树丛中别墅般的楼房;凤凰花、三角梅争奇斗妍,孩子们在幼儿园嬉耍,老人在树下品茗,好一派田园都市风光!
  58岁的厂办秘书陈孙权见过不少世面,说起家乡的变化,他总结为4个字:“功在支部。”20年前,马塘人红薯干不够吃,只能喝红薯糊,1985年,全村人均收入仅170元。这一年,村支书陈清渊邀约几个党员和青年凑了3万元钱,盯着当地传统的龙眼树办起了罐头厂。“每走一步都是党员在当先锋,”他说,“第一步走出后,靠质量,吸引了外资入股。第二步是改革所有制。现在的集团公司有10个企业,生产100多个品种,年产值5亿多元,在建的项目3年内产值将超过20亿元。银鹭商标已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全国重点保护商标。现在又迈开了第三步,实施人才战略和高科技战略。去年,农业部已批准我们这里为全国首批高科技工业园。我们还要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24岁的李莹莹负责村总支的组织工作。她说:“3年来,我们已经发展了26名新党员,特别注重他们为群众着想、敢闯新路、敢负责任的优点。现在,52名党员大都在各个部门的领导岗位。这是我们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起村里的党员,村民朱约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4年前村里按规划搞建设,陈清渊的大哥、二哥带头拆掉刚花几十万元建起的新房,村民们哪有不服的!要不,也不会有现在这花园般的新村。”她一家4口,收入在村里属中等水平,各种收入连同村里的补贴,一年在6万元以上。
  说话间,宁德市城南镇古溪村党支部组织30多名党员来参观,步进朱约的商店。古溪村支书陈成辉感慨道:“我们村的自然条件比这好多了,来这一看,大家都受到震动。这不,一路都在讨论,回去后怎样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