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善于把握结构调整的关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19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突出发展重点,加快产业升级
  □发展小城镇,培育增长极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发展非国有经济
善于把握结构调整的关节点
郑少三
  “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在已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践表明,要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善于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关节点。
  突出发展重点,加快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推进工业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为重点,着力发展优质农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围绕农民增收调。在当前绝大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增加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有限,因此,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的领域和门路,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二是围绕特色调。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效益。结构调整不能“跟风”、“赶潮流”,必须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创出品牌。三是围绕“入世”调。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农业应以提升农产品档次和实施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和模式,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同时,加快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农工贸结合,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集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业结构调整应由过去短期适应性调整转为战略性调整;调整的主体由政府转为企业;调整的内容由单一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转向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及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等综合性调整;调整的重点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增量与存量有机结合、以存量调整为主;调整应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来实现。从湖北荆门的实际来看,工业结构调整要发挥比较优势,必须坚持“三个依托”,即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依托在荆中央、省属企业,依托荆门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紧紧抓住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个环节,推动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是现阶段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点。荆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应在发展旅游业和信息业上实现新突破。荆门地处“三国旅游线”和“三峡旅游线”的结合点,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目前正在着力建设融入全省、面向全国的楚文化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同时,以景点开发、完善促销网络、改善旅游消费环境为重点,发展游、购、食、宿、娱、行一体化服务,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又一次飞跃,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重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程度。
  发展小城镇,培育增长极。城镇化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也是城乡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十五”时期,荆门将在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把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结构调整的重点,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布局,依托现有优势,增强经济实力,抓好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以要素集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高起点规划,多元化筹资,加快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以县市区所在地中心城镇和交通干线、工矿集中区、郊区城镇为重点,梯次推进小城镇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聚,培育一批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发展非国有经济。在荆门这种国有工业基础不强的地区,非国有经济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因此,应当把推进非国有经济发展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把非国有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放开手脚,大胆鼓励,大力扶持,使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
  现阶段,发展非国有经济应同实施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小城镇建设三大战略结合起来,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参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与实施再就业工程、深化机构改革、分流富余人员结合起来,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措施实在。根据荆门的实际,当前发展非国有经济的重点是突破体制性障碍,完善法律政策环境,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能放开的尽量放开,能让利的尽量让利,能解难的尽量解难,积极创造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同时,把发展非国有经济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国有企业结合起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引导企业与企业之间、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境内经济与外资经济之间相互参股,既促进国有经济也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股权结构多元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