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理论创新的典范胜利前进的指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19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理论创新的典范胜利前进的指南
蒋金锵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建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建树的集中体现。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在全面总结我们党八十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完整、深入、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意境辽阔高远,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理论创新的典范、胜利前进的指南,对我们党和国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善于理论创新的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面向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我们对现在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归结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把全党的一切工作归结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使对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先进文化和实现作为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这个进程的继往开来,它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应用于新的实际,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集中表述,也是党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紧跟时代步伐、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崇高价值取向、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集中要求。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思想武器。
  理论新建树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党的建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成就举世瞩目。这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因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建树。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集中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建树。
  在旗帜问题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作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历史性决策。这是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前提。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论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和正确处理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进一步阐明了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跨世纪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课题。这为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上,强调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深化改革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表述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论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扩大开放中,要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决策。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建设先进文化问题上,强调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阐明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基本要求、方针原则和方式方法。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问题上,指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观点,构成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的基本内涵。
  在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问题上,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创造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新形式。论述了党在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造就既会治党又会治国的各级领导人才。
  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求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统一起来。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发展方向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取决于党的先进性;而党的先进性,又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体现。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一些国家首先胜利的。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制度,也只有八十多年。它要对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取得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在体制与决策上表现出它有条件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指导思想上表现出它有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社会制度的本质上表现出能够给予人民群众以越来越多的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能否保持和发展这些因素,关系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时代高度全面概括了决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基本要素,深刻总结了党的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的时候,我们党已经以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我们党还要领导人民拿出更多更有力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靠什么呢?就是靠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求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进一步统一起来。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要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就必须使主观的思想符合客观的规律。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形成强大的力量,就必须下功夫改造主观世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改造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不断开掘力量之源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物质力量源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源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社会力量源泉。这就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以及各项工作的规律,正确掌握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改造客观世界没有终点,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也没有终点。这就需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中,经常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发展性,要求把求实和创新进一步统一起来。使认识和实际相一致,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坚持“三个代表”思想的前提。变化了的实际还在继续不断地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继续不断地变化。解放思想不会完结,实事求是永无止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发展的科学理论,深刻地蕴涵着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本质,蕴涵着理论创新的本质。“三个代表”所概括的“发展要求”、“前进方向”和“根本利益”,也必定会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不断调整充实,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内外形势重大变化的实际,社会深刻变革给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带来重大变化的实际,工人阶级队伍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工作上遇到的矛盾和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使之更好地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