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探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届全球化论坛开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3
第1版(要闻)
专栏:

  探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二届全球化论坛开幕
本报三亚1月12日电记者马小宁、张毅、鲍洪俊报道:由人民日报社、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信息产业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化论坛今天在海南三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出席开幕式并作讲话(讲话摘要见第二版)。联合国副秘书长纳丁·德赛致词并宣读了安南秘书长的贺词。论坛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白克明主持了开幕式。
  姜春云在讲话中首先阐述了本届论坛主题的意义。他说,本届论坛以“21世纪:知识、创新、发展”为主题,十分贴切地反映了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论坛所倡导的“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的宗旨指明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应取的方向和道义准则。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类面临的贫困、人口、环境等发展问题也日益具有全球性质,需要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姜春云说,中国十分关心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认为经济全球化不仅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且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人民都普遍受益,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这种状况如不加以扭转和改变,从长远看,将成为制约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体现人类智慧和创造精神的先进科学技术,应该用于促进全球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普遍发展,造福所有国家和人民。
  姜春云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需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声音,需要重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应当体现世界范围的社会公正,体现全人类普遍性的道义准则,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导向最终有赖于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陈锦华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经济的外向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中国从中得益,世界也得益甚多。经过14年的努力,中国即将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陈锦华特别强调,在经济全球化中要特别关注文化差异,关注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现在人们关心的“数码鸿沟”,本质是个教育问题、文化问题,发达国家应当在教育、人才培训上多给发展中国家以多种形式的帮助,提高他们应对全球化的能力。
  联合国副秘书长纳丁·德赛在致词中宣读了安南秘书长的贺词。贺词说,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经济增长、生活水平的改善、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传播与提高,为个人和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然而,只有相对少数国家享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益处,即使在这些国家里,这些好处也不是公平分配的。全球化除了创造更大的市场外,必须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在去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确保全球化成为服务于所有人民的积极力量,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兑现我们的承诺,只有这样,所有国家才能完全参与到新的全球经济中。跨越“数码鸿沟”需要不同成员的共同努力。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杜青林在开幕式上代表海南省和三亚市致欢迎词。
  出席第二届全球化论坛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海南省省长汪啸风,全国人大常委阮崇武,中国国际贸促会会长俞晓松,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朱新民,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吕新奎,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王富玉,香港总商会总裁翁以登,香港亚欧协会主席诸立力,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主席孙放以及厄瓜多尔前总统马瓦德,芬兰前总理阿霍,日本原建设大臣水野清,新西兰前工商部部长大卫·布彻,巴林国商业外贸部部长助理萨尔曼,韩国中央日报社会长洪锡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学院教授赛齐,新加坡华文报业控股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周景锐等。
  今天的大会围绕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建立健康的全球金融体系、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中全球劳动力和跨国公司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参加这次论坛的中外来宾达近400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