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电信价格:最难扯清的“官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5
第10版(信息产业)
专栏:

  电信价格:最难扯清的“官司”
  2000年12月25日,电信再次调价。降价一大堆的好处抵不了市话的轻微调整带来的怨气,调价再次点燃老百姓对电信的不满。到一些网站的BBS上看看,骂什么的都有,可谓怨声载道。
  资费问题既是消费者心中的痛,也是主管部门心中的痛。1999年两次调价落个明降暗升的结论。2000年,信息产业部力图一次调整到位,降价范围之广、幅度之大为50年之最,但仍然没有让消费者买账。
  原因何在?
  原来,各国电信初期都是垄断经营。各国在垄断时期基本沿用美国的电信收费结构,即高长途、低市话,以长途补市话。这就是所谓交叉补贴,意在照顾低收入者。
  引入竞争以后,问题来了。竞争者首先进入高利润区,于是高利润区的利润迅速下降。其结果自然是无力再承担交叉补贴。因此,世界各国在电信体制改革后,在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价格下降的同时,不得不调高市话价格。即所谓资费再平衡。
  我国矛盾更突出,因为,我国市话水平非常低,在国际电联统计的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152位,在发展中国家都是低的。比如,柬埔寨和埃塞俄比亚都比我们高。
  降价容易涨价难,为了让消费者接受,六七个方案全部推翻,而选择了对95%的消费者影响最小的3+1方案,即头3分钟不变,后改按分钟计费的方案,但看来意见仍然不小。
  其实,此次资费调整的更深远意义多少被市话调整掩盖了。最近,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对记者谈到此次资费调整。他认为,从长远看,此次调整的最大意义在于一定程度上理顺了电信价格的关系。
  虽然在一些问题上,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没有实现信息产业部当初一步到位的设想,但是,大幅度降低出租电路、降低出租带宽费用的(最大的降幅达到90%)意义不可忽视。张春江认为,虽然这一部分调整普通消费者直接感受不到,但是作为电信经济链条的中间环节,它的大幅度降价,必将对整个经济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