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5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共保定市委书记  王珽玖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按照“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重素质、重业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是关键因素。“三重”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是邓小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的具体化。
  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树立重素质的用人导向
一是选拔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人。重素质,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质。注重选拔那些政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清正廉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市委重大决策态度坚决的干部;大局意识强,能够舍小家、顾大家的干部;政治纪律性强,令行禁止、步调一致,自觉维护团结统一的干部;在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的干部。二是选拔文化层次高的人。近年来,保定市坚持选拔县级领导干部至少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尽量选拔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尤其注重选拔全日制本科以上文化层次的干部。今年提拔的57名县级干部,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有16人是本科以上学历,24人具有经济管理、理工及外贸等方面专业知识。目前,全市25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6%。三是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人。一方面,注重选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坚持县(市、区)的县级领导干部,一般从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市直部门县级领导干部,注重从具备基层一线工作经验的干部中选拔。另一方面,注重选拔有多岗位经历的干部。四是拒选跑官要官的人。提拔使用干部,不搞以人划线或以地域划线,谁干得好就表扬谁,谁干不好就批评谁,谁能力强、工作出色就重用谁。对跑的、要的、闹的、逼官的,即使工作有一定成绩或有一定水平,也不予考虑,因为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其政治上不合格。
  着眼于引导干部干事业、求发展,树立重业绩的用人导向
一切从事业出发,一切凭实绩说话,是我们坚持的基本原则。树立重业绩的用人导向,就是干部的奖惩去留由实绩决定,努力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谋大事、多干事、不出事、真抓实干、有为有位的风气和导向,把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干事业、求发展上来。首先,考准考实干部实绩,引导干部求真求实、真抓实干。重业绩,首先要认准干部实绩。为此,我们在抓好常规考核的基础上,重点推行了大事要事专项考核和大口互评。通过大事要事专项考核和大口互评,有效地避免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引导干部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其次,辩证看待显绩与潜绩,引导干部干当前、谋长远。重业绩,不仅要重“显山露水”的显绩,更要重“后人乘凉”的潜绩。看一个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近期工作、当年目标完成如何,还要看为长远发展打了哪些基础,增加了多少后劲,对只追求轰动效应,不顾长远发展搞“盆景”政绩的干部,不但不提拔重用,还要提出严肃批评。而对那些扎扎实实抓工作、做出成绩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引导干部干在当前,想到长远,不仅干立竿见影的事,而且干以观后效的事。第三,坚持首位优选和末位淘汰,真正做到凭实绩定上下。市委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的“一把手”以及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的领导干部,晋升一级工资,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对连续两年考核排位倒数一、二名的领导班子的“一把手”以及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干部给予批评教育甚至降免职处理。
  着眼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用人上树立重公论的导向
选拔任用干部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树立重公论的导向,就是在用人上充分尊重民意,注重群众公论,努力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强化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风气和导向,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坚持重公论的用人导向,最根本的是扩大公开、民主,最直接的是赋予群众四种权力: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一是加大民主推荐结果在干部任用中的分量。不仅提拔的干部进行民主推荐,而且重用的干部也要进行民主推荐。如由副县长改(兼)任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都要进行民主推荐。一般情况下,优先提拔任用民主推荐票最高的干部,因年龄、文化、专业等结构需要使用其他干部,最低不能低于民主推荐的前三人。二是不断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市委先后三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2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今年又拿出27个副县级职位向社会公开招选。今年军队转业干部和退伍战士安置,坚持“一个导向(部队表现好,回地方安置好,凭功绩选岗位,论实绩定分配)、六个公开(安置办法公开、接收转业干部的人数及职务序列公开、档案记分标准公开、安置工作的方法步骤公开、转业干部的档案分数公开、转业干部的分配结果公开)、两个制约(对个别拒不接收转业干部及其家属子女的单位,对个别不遵守安置工作纪律的转业干部分别制定了约束办法)”,全部实现了公开透明,社会反映很好。三是积极推行任前公示和竞争上岗。市委从源头抓起,加强了县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专门下发了科级干部实行任前公示的意见,先后有248名科级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同时,市县两级直属部门的中层领导岗位,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